分类
教师指南

《教师指南》9-19章

躺着静心,绝不是明智的选择。 最好坐着,挑个你最自在的姿势。 操练过一遍《练习手册》后,你对此多少也累积了一些经验。 可能的话,临睡前是献给上主的最佳时刻。 它会将你的心灵导入一种安息状态,不受恐惧的侵扰。 若为了权宜之计不得不提早你的静心时间,至少在临睡前腾出片刻,闭起眼睛,想一想上主。

玖. 上主之师需要改变生活环境吗?

 上主的教师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心。 外在环境也许会随之改变,但也不尽然如此。 不要忘了,什么人会出现于什么环境,都不是偶然的,在上主的计划里,没有意外这一回事。 上主训练新教师的课程一概是由改变心态下手的。 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因为训练方式一向是因应个人的需要而设。 有些人几乎即刻感到有改变环境的必要,这通常属于特别的案例。 绝大部分的教师所接受的训练都是逐步推进的,直到过去的错误一一修正过来为止。 尤其是人际关系,必须从正确的角度来正视,所有未经宽恕的死角才能清理干净。 否则就会留给旧有的思想体系一个还魂的机会。

 上主之师在这训练课程中走得愈深,他在每一课所下的功夫就会愈彻底。 他不再自行决定任何事情,随时向自己的圣师祈求指引,作为自己行动的唯一指标。 上主之师逐渐学会放下自己的判断后,这事会变得愈来愈容易。 放下自己的判断,无疑是听见上主天音的先决条件;这一过程通常进展得相当缓慢,不是因为它的难度,而是因为这通常被人视为有辱个人的尊严。 世间的训练所致力的目标与本课程恰好背道而驰。 世俗要训练人信赖自己的判断,甚至以此作为衡量个人坚强与成熟度的标准。 我们的课程却把放下判断当作得救的先决条件。

拾. 如何才能放下判断?

 判断,与维系这个幻相世界的其他伎俩一样,都被世界彻底误解了。 它甚至被人误认为是一种智慧,企图篡夺真理之位。 在世俗的观念中,一个人能够作出“好”的与“坏”的判断,教育的目标即是加强好的而减少坏的判断。 然而,人们对好坏的判断却莫衷一是。 某人觉得“好”的判断,另一个人却可能视为“坏”的判断。 甚至同一个人对同一种行为的判断,这一刻觉得“很好”,另一刻又觉得“很坏”。 没有任何课程能给人一套前后一贯的鉴定标准。 学生随时都可能推翻他的“准”老师的判断,连老师自己所相信的那一套也未必前后一致。 因此,“好判断”的界定并无太大意义。 “坏判断”也是如此。

 上主之师必须明白,不是他不应该判断,而是他无法判断。 所谓放弃判断,只不过是放弃他原本就不具备的能力。 他只是放弃一个幻觉而已,或者更好说,他的放弃本身即是一个幻相。 实际上他只是变得更诚实了。 认清自己根本没有判断的能力,他就不再心存这种企图。 这不是牺牲。 相反地,在这种心境下,有一种判断虽然不“出自”他,却会“经由”他而出现。 这个判断无所谓“好”或“坏”。 它是唯一真实的判断,就是:“上主之子是清白的,罪根本就不存在。”

本课程的目标与世俗的训练大异其趣,它要我们认清自己是作不出世人所谓的判断的。 这不是一种说法而已,而是事实。 若要正确地判断一事一物,他必须对它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述之不尽的相关背景一清二楚才行。 他还需要事先认清自己的判断对所涉及的人或物可能产生的任何影响。 他必须确定自己的观点没有任何偏曲,对每一个人所下的判断,不论目前看来或未来回顾时,必然全然彻底的公正。 有谁敢作此保证? 除了有自大妄想症的人以外,有谁敢出此狂言?

只要记得,有多少次你认为自己知道所有的“事实”,胸有成竹地作了判断,结果却错得离谱! 有谁没有这种经验? 又有多少次你自以为是对的,其实是错的,却毫不自觉? 你为何选择这种武断作为你决定的凭据? 智慧不是判断,而是放下判断。 那么,重新作个判断吧! 就是:只有与你同在的“那一位”的判断才是完美无缺的。 他知道现在、过去及未来的一切事实真相。 他也知道他的判断对每一人或每一物可能产生的影响。 而且他对每一个人都是彻底公正的,因为他的观点没有任何偏曲。

因此,放下判断吧,你会了无遗憾的,只是充满感激的一声轻叹。 如今总算摆脱那压得你寸步难行的沉重负担。 那纯是一种幻觉。 仅此而已。 如今,上主之师终于可以如释重负,挺起身子踏着轻盈的脚步前进。 他所获得的益处还不仅止于此。 他的操心挂虑也会烟消云散,因他没有任何值得牵挂之事了。 他已经把它连同自己的判断都一起交托出去。 他也把自己交托给他了,如今他已下定决心信赖他的判断,不再听信自己的评判。 如今,他再也不会犯错。 因为在他内有一位万无一失的神圣向导。 如今他开始祝福自己以前常批判的对象。 以前让他感到哀痛的事,如今已能破涕为笑了。

 放下判断原非难事。 想要为自己的判断而自圆其说才真不容易。 上主之师只要看清自己为判断所付出的代价,必会弃之唯恐不及。 他环顾周遭的一切丑陋,都是出自判断的遗害。 他所看到的一切痛苦,全是它导致的后果。 所有孤独及失落感,所有虚度的光阴以及难以自拔的绝望,所有令人一蹶不振的消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全都源自于判断的结果。 如今,他知道这一切实无必要。 也没有一个是真的。 他一旦放弃了它们的肇因,知道那不过是他错误抉择的后遗症罢了,毫不真实,所有困境都会由他的身边销声匿迹的。 上主之师!只要你能踏出这一步,平安必会来临。 以此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岂能说是难事一桩?

拾壹. 世界怎么可能太平?

 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提出的问题。 外表看来,世界好似永无宁日。 然而,上主圣言许诺过不少这类看似不可能的事。 他的圣言不只许诺了平安。 他还许诺过死亡的消失、复活的结局,又说重生乃是人的天赋权利。 你所见到的世界一点都不像是上主所爱的世界,然而,他的圣言却一再保证,他深爱这个世界。 上主圣言也曾许诺过,平安是可能存于此世的;凡是他许诺的,没有不成的事。 但你若想要收到他许诺的礼物,你“真的”需要彻底改变自己看世界的眼光。 世界究竟是什么?它不过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而已。 它会变成什么样子,你没有选择的余地。 但你愿如何去看它,则在于你的选择。 这确实是你“必须”作的选择。

 我们又回到判断的老问题上了。 这回,你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判断或是上主圣言的判断,哪一个比较真实可靠? 你们俩对世界的看法是如此的不同,毫无妥协并存的余地。 上主要给世界的是救恩;你的判断却定了它的罪。 上主说:死亡不存在;你的判断却说:死亡是生命注定的结局。 上主圣言向你保证,他爱这世界;你却评判它不值得一爱。 谁是对的? 你们两个之中必有一个是错的。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本课程的《正文》解释过,你所制造出来的一切问题,只有一个终极答复,就是圣灵本身。 那些问题都不是真的问题,但对相信它们的人而言,这一说法毫无意义。 每个人都会相信自己所造的东西,而且正因他如此相信,当初才会造出它们的。 面对这既无意义又没道理、也找不到出路的世界,上主给出他的“判断”来回应人类诡异又矛盾的处境。 他的“判断”会温柔地取代你的判断。 经过这番取代之后,所有不可理解的都变得可理解了。 世界如何才能太平? 根据你的判断,那是不可能的,永远也不可能的事。 但在上主的“判断”下,世界反映出来的其实就是平安。

 对那些老是着眼于战争的人,平安当然没有立足之地。 然而,对于那些常常分享平安的人,平安却是天经地义的。 原来,摆脱自己对世界的判断是这么容易的事。 不是世界使得平安无法立足。 而是你眼中的世界不允许平安存在。 受尽扭曲的世界就在上主这一“判断”下得救了,心安理得地欢迎平安的来临。 平安也会欣然回应,翩翩降临人间。 如今,平安终于能在世上安身立命了,因为上主的圣念已经进入了世界。 除了上主的圣念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仅凭这一念就把地狱转变为天堂? 大地在此仁慈而神圣之念下俯首,上主圣念也会亲切地俯身作答,再次把世界高高举起。 如今,问题改变了。 不再是“世界怎么可能太平?”而是“世界怎么可能不太平?”

拾贰. 拯救世界需要多少位上主之师?

答案是一位。 只要有一位完美无缺的上主之师完成了所有的课程,便绰绰有余了。 这已被祝圣及救赎的一位,摇身一变,成了自性本身,也就是上主之子。 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圆满灵性的他,如今再也不会视自己为一具身体,也不会认为自己活在身体内了。 于是,他成了无限的存在。 身为无限的存在,他的意念便永永远远与上主的圣念结合了。 他对自己的认知都是根据上主的“判断”,而非自己的判断。 他便如此融入了上主的旨意,将他的圣念带入精神错乱的心灵内。 他永远都是那个完整无缺的生命,因为他仍是上主当初所创造的样子。 他已接纳了基督为他的自性,他已得救了。

人子就这样变成了上主之子。 这称不上什么转变,他不过改变了心念而已。 他的外形没有任何改变,然而,他的内心如今却能处处反映出上主的爱。 上主也不再显得那么可怕了,因为人心已看不出任何受罚的理由。 上主的教师看起来好像有很多位,那只是基于世人的需要。 他们有志一同地结合于上主的同一目的之下,怎么可能还有彼此之分? 即使他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又有何妨? 只要同具一心,他们的结合便已圆满了。 上主如今已能透过他们的一体生命而工作,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同一个完整无缺的生命。

 为什么上主之师需要幻化为这么多位教师? 因为精神错乱的人是无法了解实相的。 只有极少数的人听得到上主的天音,然而连他们也无法直接通传圣灵所赐的讯息。 他们需要一个中介,才可能向那些尚未认清自己是灵性的人传递天音。 他们需要一具人们看得见的身体。 一种人们听得懂的声音,才消除得了他们心中抵制真理的恐惧。 不要忘了,真理只会在人们一无所惧地展臂欢迎之刻来临。 因此,上主的教师需要一具身体,因为一般人无从直接认出他们内在的一体生命。

 造就上主之师之道即是教他们认清身体的正确目的。 当他们对自己的职务体验愈深,就会更加肯定不疑,身体的作用只是让上主天音传入人们的耳朵而已。 耳朵再进一步把这超越世界之上的讯息传到听者的心中;人心会认出这些讯息的,因为它们直接来自那终极源头。 有了这一番了解,上主的新教师才会认出身体的真正目的,也是它唯一而真实的用途。 这一课(是指上述的了解,而非本课课)便足以带给他一体的经验,让他豁然醒悟:原本一体的仍是一体。 上主的教师们表面上与一般人一样活在分裂的幻境中,这是因为他们需要藉助于形体之故,然而,他们再也不会被幻境中的种种表相所蒙蔽了。

你把身体作何用途,它就变成了你,这是最关键的一课。 你若用身体来犯罪,或攻击(两者都与罪无异),你就会视它为有罪之身。 因为罪孽深重的,必然脆弱不堪;因为脆弱不堪,它注定受苦,最后必然难逃一死。 你若能藉助身体而把上主圣言传给尚未领受的人,身体就被圣化了。 它既是神圣的,便不可能生病,更不可能死亡。 当它的用途已尽,便可弃置一旁,如此而已。 心灵才是真正的抉择者,身体的状况全都出自它的决定。 然而,上主之师绝不会独自作此决定的。 否则,他会在那原能圣化身体的目的之外赋予身体另一个目的。 上主的天音不只告诉他任务何在,还会让他知道他何时已善尽了本分。 不论是去是留,他都不会受苦的。 如今他再也不会疾病缠身了。

一体生命与疾病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上主的教师自愿逗留梦境一段时间。 这是有意识的抉择。 因为他们已明白,所有的抉择都是出自意识的决定,而且十分清楚这些决定所带来的后果。 梦境则有另一番说词,但人若已认清梦的真相,谁还会相信它那一套? 上主教师的真正任务便是认清自己在作梦。 他们看着梦中的角色来来去去,千变万化,受尽病苦而死。 却丝毫不受眼前的景象所蒙蔽。 他们已经认清,不论把梦中人看成分裂且病态的,或把他看成健康而美丽的,都同样的虚幻。 唯有一体生命不是梦境中的产物。 上主的教师要学的,就是在梦境的背后认出这超越一切形相又非他莫属的一体生命。

拾参. 牺牲究竟是什么意思?

 牺牲,这一名词在真理内虽然毫无意义,在人间却充满了意义。 它的意义就像世上所有事物一样,只有一时的效用;当它的功能用罄,其意义终将隐没于它所源自的虚无中。 然而在此,它真正的意义则成了我们的必修课程。 它就像所有的课程一样,仍在幻相之列,因为在实相内,没有什么好学的。 但我们仍需一个修正方案来取代这个幻相;也就是以另一个幻相来取代前一个幻相,最后两者方能一并消逝。 前一个幻相必须替换下来,新的思想体系才有立足之地,这幻相即是:“放弃世间任何东西都是一种牺牲。” 还有什么比这更虚幻的看法?整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幻相。

 需要相当的修持才可能明白并接受“世界不能给人任何东西”这一事实。 “牺牲虚无”的说法究竟有何意义? 它不可能意味你会因此而“拥有更少”。 在世俗的认知下,没有一种牺牲不涉及你的身体层次。 你不妨反思一下,人间所谓的牺牲指的究竟是什么? 权力、名位、金钱、生理的欲乐,哪一样不属于所谓的“梦中英雄”? 它们除了对身体有价值以外,还有什么意义? 然而,身体本身没有评估价值的能力。 是心灵为了得到这些东西,不惜与身体沆瀣一气,存心蒙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模糊了它的真相。

人心一旦产生这种混淆,就再也无法认清“世上所有的欲乐都虚幻得很”这一事实了。 这究竟会带给人多大的牺牲?那牺牲可大了! 从此,心灵开始诅咒自己求而不得,永远无法活得心满意足,最后连自己真正想要找什么都搞不清了。 谁能躲避得了这种自我诅咒? 唯有上主的圣言才有此可能。 自我诅咒乃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选择或决定,没有一个人会怀疑心目中所认定的自己。 他可能怀疑其他的一切,但绝不会怀疑这个自己的。

 上主的教师已经能够毫无遗憾地舍弃人间的欲乐了。 舍弃痛苦岂能算是一种牺牲? 成人岂会因为放弃童玩而恼怒不已? 已能看清基督圣容的人,岂会留恋人间这座屠宰场? 已由生老病死的世界解脱出来的人,也不会回头去诅咒世界的。 但他必会庆幸自己摆脱了世俗价值向他索求的一切牺牲。 为了那些价值,他牺牲了所有的平安。 为了它们,他牺牲了所有的自由。 为了拥有它们,他必须牺牲天堂的希望以及对天父之爱的记忆。 凡是神智清明的人,谁会选择虚无而放弃一切万有?

 牺牲究竟是什么意思? 它就是人们相信幻相必得付出的代价。 也是否定真相必付的代价。 世上没有一种欲乐不要求这种代价的,否则人们不难一眼看穿这种欲乐其实与痛苦无异;一旦认清了这一真相,没有人会自找苦吃的。 就是错误的牺牲观念使他目盲而心迷。 看不清自己究竟在求什么。 只好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寻;每当自以为找到了时,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一场空。 “去找但不要找到”乃是世界最无情的游戏规则了;凡是追求世俗目标的人都过不了这一关的。

你也许认为本课程会要求你牺牲自己的所爱。 从某种角度来讲,可说是真的,因为你珍爱之物正把上主之子钉在十字架上,动弹不得,而本课程的目的是要释放他,还他自由。 但不要因此而误解了牺牲的意义。 牺牲要你放弃的不外乎你想要之物。 上主之师啊!你究竟想要什么呢? 上主一直召唤着你,你其实已经答复了。 如今,你难道愿意牺牲这个召唤吗? 到目前为止,听到这召唤的人少之又少,人们只能转而向你求助。 在整个世界中,你成了他们的唯一指望。 你的声音成了上主天音在人间的唯一回响。 你若牺牲了这一真相,他们便会一起堕入地狱。 他们一旦陷落,你也会与他们一起沉沦的。

不要忘了,牺牲是全面的。 没有半得半失的牺牲。 你不可能只放弃天堂的一部分。 你也不可能只堕入地狱一点点。 上主圣言的作用也是全面的,没有例外。 正是这一特质造就了它的神圣性,且超越三界之上。 这一神圣性直指上主之境。 这一神圣性保障了你的安全。 只要你一攻击弟兄,不论任何原因,神圣性便会离你而去。 因为这等于重蹈了天人分裂的覆辙。 分裂原是不可能存在的, 也不可能发生。 但你对它笃信不疑,因为你已经陷身于一个不可能存在之境了。 在这处境下,所有不可能的事好似都可能发生。 它一旦发生了,你就不能不付出“牺牲真相”的代价了。

上主之师,切莫忘了牺牲的意义,并且记住,你所作的每一个决定不会不牵涉某种代价的。 你若选择上主,这一切对你都成了平白的恩赐。 你若决定背弃上主,就等于选择虚无,那么,你就会丧失所有的觉知力。 你究竟想要传授别人哪一种选择? 你只需记住自己究竟想要学到什么就够了。 这才是你该用心之处。 救赎是为你而设的。 你透过学习而领受救赎,也透过学习而给出救赎。 世界容纳不下它。 但你只要学习本课程,救赎便非你莫属。 上主把他的圣言交托给你,因为他需要上主之师。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拯救上主之子的方式?

拾肆. 这世界会如何结束?

 试问,一个缺乏存在之因的东西岂会有真正的结束? 世界怎样由幻觉中诞生,也会怎样在幻觉中结束。 然而,它的“结束幻相”必然充满了恩慈。 它会笼罩在一个全面彻底、无所不包、无限祥和的“宽恕幻相”中,掩盖了所有的邪恶与罪孽,一切罪咎也就至此告终了。 由罪咎交织而成的世界也就跟着结束了,因它如今已失去了存在的目的,只有销声匿迹一途。 相信“幻相具有某种目的且能满足某种需要”之念,乃是一切幻相之父。 只要认清了幻相原来不具任何目的,它们便消失了踪影。 只要认清它们一无所用,它们就无法造次了。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够结束所有的幻相? 它们已被带到真相前,而真相对它们视若无睹。 因为真相从不着眼于无意义之物。

 在我们完成宽恕的功课以前,世界确实还有它存在的目的。 它成了宽恕的摇篮,宽恕在这儿成长,茁壮,学习包容一切。 它在这儿得到滋养,因为这儿需要它。 那位慈祥的“救世主”就诞生在充满罪恶且使罪咎显得极其真实之地。 这儿是他的家,因为这儿真的需要他。 世界因着他的到来而进入了末世时期。 上主之师答复了他的召唤,静静地转向他,领受他的圣言。 当世界万物都受到了他公正的“审判”时,世界就结束了。 世界会在神圣的祝福中结束的。 当一个罪的念头都不存在时,世界就过去了。 它不会遭到毁灭或任何攻击的,连一根毛发都不会受到伤害。 它只是失去了那虚幻的存在而已。

当然,这一结局看来似乎遥不可及。 “当一个罪的念头都不存在”的说法,听起来确实像个远程目标。 但是时间会停止运转,供上主的教师完成目标。 他们中只要有一个人亲自接受了救赎,所有的罪念就在那一刻消失了。 宽恕一个罪,并不比宽恕所有的罪更容易一些。 难易之别的幻相乃是上主之师必须学会突破及超越的一大障碍。 只要有一位上主之师能彻底地宽恕一个罪过,救恩就已圆满完成。 你能了解这一点吗? 恐怕不能,这种说法对世人是毫无意义的。 然而,一体之境得靠这最后一课才能恢复本然状态。 它与世俗所有的观念正好背道而驰,天堂也是如此。

 世俗的思想体系一旦彻底扭转过来,世界就此结束了。 在那以前,它零零星星的观点还会说得振振有辞。 如果我们还不打算离开世界,还舍不下它小小的能耐的话,是不可能真正明了这足以结束世界的最后一课的。 那么,在这最后一课中,上主之师究竟负有什么使命? 他只需学习接受它的指点,心甘情愿且按部就班地修。 如果上主的天音说他能够学会这一课,只要他信得过,他必能学会的。 他不再自行判断此课的难易。 他相信那位圣师不只会指引方向,还会具体指点他学习的途径。

 世界必会在喜乐中结束,因为这儿是哀伤之地。 喜乐一旦来临,世界就失去了存在的目的。 世界会在平安中结束,因为这儿是杀戮战场。 平安一旦来临,世界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世界会在欢笑中结束,因为这儿是涕泣之谷。 欢笑者所到之处,还有谁会哭泣? 唯有全面宽恕,方能为世界带来这一切祝福。 世界会在祝福中离去,它的结束和它的起始境界截然不同。 上主之师的任务便是化地狱为天堂,因为他们教人的课程处处反映出天堂的幸福。 现在,怀着真正谦逊之心坐下来,好好体会这一事实:凡是上主愿你去做的,你必能做到。 切勿傲慢地说:你是不可能学会他为你订的课程的。 他的圣言确有另一番说词: 愿他的旨意成就! 此外别无其他的可能。 为这一必然结局而感恩吧!

拾伍. 每一个人最后都会受到审判吗?

 当然会。 没有人躲得了上主的最后审判。 谁能永远逃避真相? 但最后的审判会等到人们不再害怕它时才会来临。 等到有一天每个人都伸出欢迎之手,最后的审判就会在那一天降临。 他会听见宣判他无罪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世界;当世界能够接受上主对他的审判时,世界也重获自由了。 救恩靠的就是这个审判。 使他重获自由的也是这个审判。 万物与他同时在这审判中重获自由。 永恒的脚步一临近,时间便会暂停运作,整个世界顿时沉寂无声,使每个人都能听见上主对圣子的审判:

 你是圣洁、永恒、自由而且圆满无缺的,永远安息于上主的天心内。 如今世界在哪里?哀伤又在哪里?

上主之师啊!你可能对自己作出这个审判结果吗? 你可相信此言真实不虚? 不能,你还不能。 这仍是你有待努力的目标,也是你身在此地的原因。 你的任务就是培养自己得以听见这一审判,而承认它真实不虚。 你只要彻底相信这一点,即使是短短的一瞬,你便能超越信念而达到肯定不疑之境。 只要你能超越时间片刻,时间会就此告终。 不要判断,因那无异于判断自己,这会延误最后审判的来临。 上主之师啊!你还要怎样判断世界? 难道你还未学会引退下来,静听心内神圣的审判之音? 难道你还想要篡夺上主的角色? 学习静下来吧,因为只有在宁静中你才会听到他的声音。 只要你肯退至一旁,静静地等候天音,上主的审判就会降临于你的。

 你有时候悲哀,有时候愤怒,有时候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照顾,你尽了全力,不仅未得到别人的欣赏肯定,还受到藐视;这些愚昧的念头都可以放下了。 这些微不足道的想法,实在一刻都不配盘据在你圣洁的心内。 上主的审判正等着你给他机会释放你。 你究竟还期待世界给你什么,不论那些礼物在你心目中重要与否? 你必会受到一个公平而正直的审判的。 上主诚实无欺。 他的许诺必然万无一失。 你只需记得这一点。 这个审判有他的许诺作为保证,世界终将接受他审判的。 你的任务就是让那末日审判早一点来临而已。 你的任务就是把这审判珍藏于心中,并且带给全世界,才能确保它永不失落。

拾陆. 上主之师应该如何度日?

 这问题对资深的上主之师而言,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 人生的课程每天千变万化,是无法预先设定的。 然而,有一点,上主之师相当肯定:生活中的变化绝非偶然发生的。 看出这一点,并了解此言真实不虚,他就能够活得安心自在了。 自然会有人告诉他,他在这一天以及每一天该扮演什么角色。 凡是有缘与他共同演出的人,自会找上门来,一起进行当天该学的功课。 他所需要的人绝不会缺席;凡是出现于他眼前的,必会带来一个既定的共修目标,那就是他当天该学的课程。 因此,对资深的上主之师而言,这问题显然是多余的。 这问题不只已经提出,而且已经答复了,他与那终极答复始终保持声息互通。 他显得胸有成竹,因为展现在眼前的路是如此平坦而安稳。

至于那些信心还不够坚定的人,又当如何?  他们仍未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地步。 他们要怎样才能学会把这一天交托给上主?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基本原则,只是当事人必须衡量自己的状况量力而为。 若把它们当成例行公事,反而容易引发问题,因为它们很容易变为天条或偶像,而伤及原先设定这些原则的真正用意。 我们可以这么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但如果一天之始就乱了脚步,他们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当然,若想要节省时间的话,愈早开始获益愈大。

一开始就怀着节省时间的初衷,是明智之举。 这当然不是终极的评估标准,但在起步阶段,它的效果最为显着。 开始时,我们会再三强调节省时间的重要性,它在整个学习过程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愈到后来我们就会愈少强调它了。 刚开始时,我们敢肯定地说,如果你能正确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必会帮你节省许多时间。 至于我们究竟该投入多少时间? 这完全取决于上主之师的个人需要。 他必须操练过整部《练习手册》,才配称为上主之师,因为我们的操练是以本课程为基本蓝图的。 他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练习手册》的操练之后,才可把个人的需求列为基本考虑。

 这是一部相当具体务实的课程。 上主之师一早醒来的环境未必适合静心。 在这情况下,他只需记住尽快为自己安排一段能与上主共处的时间即可,愿他真能如此。 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 一个人可能放松地闭着眼睛静坐一个小时却一无所得。 一个人也能同样轻松地腾出片刻的时间,却在那一刻中全然结合于上主之内。 总之,大致的原则即是:醒来之后,愈早静心愈好;当你开始坐立不安时,不妨再撑一两分钟。 你也许会发现,那个障碍竟然变得无影无踪。 若非如此,就该在此结束你的静心。

晚上静心的步骤也大同小异。 如果睡前一刻对你不太方便,你的静心时间可以安排得早一点。 躺着静心,绝不是明智的选择。 最好坐着,挑个你最自在的姿势。 操练过一遍《练习手册》后,你对此多少也累积了一些经验。 可能的话,临睡前是献给上主的最佳时刻。 它会将你的心灵导入一种安息状态,不受恐惧的侵扰。 若为了权宜之计不得不提早你的静心时间,至少在临睡前腾出片刻,闭起眼睛,想一想上主。

你从早到晚应该特别把下面这个念头牢记于心。 它是一种纯然喜悦之念、平安之念、无穷无尽的解脱之念;它之所以无穷尽,是因万事万物都会在这一念中重获自由。 你以为你已经替自己建造了一座安全堡垒。 你以为自己拥有一种能力,足以将你由梦中可怕的魅影里拯救出来。 其实不然。 那绝不是你的安全保障。 你放弃的不过是那想要保全幻觉的大幻觉而已。 那才是你害怕的,你害怕自己得放棄那些幻相。 害怕虚无是多么愚蠢的事。 那儿纯然空无一物! 你的种种防卫措施一无所用,其实,你的处境也没有任何危险。 你根本不需要这类防卫措施。 一旦认清了这一事实,那些防卫伎俩就自行引退了。 唯有如此,你才可能接受自己的真正保障。

愿意接受上主保护的教师,便能轻松自在地度日了。 他以前为自己建造的安全措施,再也引不起他的兴趣。 因为他已安全了,而且内心对此肯定不疑。 他的神圣向导绝不会辜负他的期待。 他再也不去评估问题的轻重难易,因为他已将所有问题交托给“那一位”了,他的解决方案是没有难易之分的。 他不只现在是安全的,在幻觉侵入心灵以前以及放下一切幻觉之后,他始终安全无比。 他的处境并不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因为对上主而言,它们全是同一回事。 这是他真正的保障。 除此之外,他不需要任何保障了。

然而,在人生旅途中,上主之师一路上仍会遇到诱惑,从早到晚,他都需要提醒自己,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保障。 他该怎么做?尤其是当他在为世间的俗务操心挂虑时。 他只能量力而为,只要他有必成的信念,他迟早会成功的。 但他内心必须十分清楚,成功并非来自于他,而是来自天恩,不论何时何地或任何境遇,只要他求,就会得到。 当然,有些时候,他不免会三心两意;心志一旦动摇,他就会掉入以前“求人不如求己”的诱惑中。 不要忘了,这些念头都属于怪力乱神之流,与真实的援助相比,它只能算是一种可怜的替代品。 它配不上上主之师的,因为它配不上上主之子。

远离这些怪力乱神,你就远离了诱惑。 所有的诱惑,说穿了,不过是一种想要取代上主旨意的企图而已。 这种企图听起来很可怕,其实只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它发生不了任何作用,更谈不上什么好坏,它不会犒赏你也不要求任何牺牲,它既无疗愈之效也无破坏之力,既不能安抚人心也不足以激起你的恐惧。 只要识破这些怪力乱神的虚无,上主之师就已达到修行的最高层次了。 所有中阶课程都在致力于这一目标,将人导向这一认知。 任何怪力乱神,不论化身为何种形式,最后都一事无成。 正因它一无所能,才那么容易摆脱。 发生不了任何作用的东西岂会吓得了任何人?

 世间没有一物取代得了上主的旨意。 简而言之,上主之师应把他一天的精力为此真理作证。 他一旦把任何替代品当真,他就被蒙蔽了。 但只要下定决心不受蒙蔽,他就不可能受到蒙蔽。 他不妨记住这句话:“上主与我同在, 我不可能受到蒙蔽。” 他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话,或是仅仅一个字,甚至一个字都不需要。 然而,当他拒绝诱惑而不把怪力乱神当真时,心中应该非常清楚,那不是因为怪力乱神可怕,或是它多么罪过,也不是因为它危险,而是因为它毫无意义。 怪力乱神深深地扎根于牺牲及分裂之念(这两者只是同一错误的两面而已),当他决定放弃怪力乱神时,他所放弃的其实是自己不曾拥有之物罢了。 作此“牺牲”后,天堂就会重现于他的觉知当中。

这种交易岂不是你梦寐以求的吗? 世界若知道有这么好的生意,谁会不乐意接受这一交易? 上主之师必须奔相走告:世上确有这种好生意可做。 因此他们的任务就是先确定自己已经学到这一本领了。 除非你仍然仰赖那些怪力乱神,你才会受苦,否则今天没有任何危险威胁得到你。 “除了上主旨意以外,没有其他的旨意存在。” 上主的教师深知这一事实,并且明白,上主旨意之外全都沦为怪力乱神之列。 只要你相信某一个无聊的幻相还蛮灵验,你就等于在为所有的怪力乱神背书了。 上主的教师必须善用每天、每时,甚至每分每秒的机会,训练自己看穿种种怪力乱神,并且认清它们毫无意义。 你一旦不再害怕它们,它们就会知难而退了。 天堂之门就会为你重新开启,它的光明会再度照耀在你清净安宁的心灵上。

拾柒. 上主之师该怎样面对怪力乱神之念?

 这对上主的教师及学生双方都是个关键问题。 这一问题若处置不当,上主之师不只会伤害了自己,还会侵犯到他的学生。 它会加深人的恐惧,使得这些怪力乱神对双方都显得真实无比。 因此,如何处理人间的怪力乱神,成了上主之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 他的首要之务即是不去攻击它。 只要怪力乱神之念仍会激起上主之师一点愤怒的情绪,无可置疑的,他不只加深了自己对罪的信念,而且定了自己的罪。 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会为自己招来更多的烦恼、痛苦、恐惧以及灾祸。 愿他牢牢记住,这并不是他愿传授别人的,因为这不是他想要学到的东西。

 然而,人们常会情不自禁地与怪力乱神互通款曲,不知不觉地助长了它的气焰。 很少人能够识破这一阴谋。 事实上,它还常常隐身于助人的善意之下。 就是这别有企图的用心,使得那个善行产生不了什么作用,甚至还会导致种种令人不悦的后果。 可别忘了,它的结果对师生双方都会产生同等的影响。 我们已经强调过许多次,“你所给的一切都是给你自己的”。 没有比上主之师协助别人的案例更能清楚地验证这一观点了。 他会清楚看到他给的一切真的是给他自己的。 因为他给出的必然是自己想要得到之物。 而这份礼物藏有他对神圣的上主之子的判断。

 一个极其明显的错误,如果它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就很容易修正过来。 只要师生双方有志一同,真诚地学习这一课,他们会同时得到解脱的。 唯有当他们别有企图,各怀鬼胎时,攻击之念才会乘虚而入。 如果学习的后果并未带给人任何喜悦,表示已经落入了上述的陷阱。 如果教师本身能够一心一意,就能将三心两意的学生导向同一个方向,只要教师的求助别无二心。 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唯一的答复了,这种答复保证会进入上主之师心中的。 它会由老师的心灵照入学生的心中,他们的心灵便合而为一了。

没有人会对一个单纯的事实而发怒的,只要记住这一点,对你的帮助一定很大。 任何负面的情绪都是你的诠释勾引出来的,不论你是为了某种状似事实的现象而气得理直气壮。 也不论你的怒气多强或多弱。 即使只是轻微的不悦,轻微得令人难以觉察。 即使你已怒火中烧,生出了暴力的念头,不论你只是在脑海里遐想或具体付诸行动。 这一切都无关紧要。 所有的情绪反应全是同一回事。 它们只是企图蒙蔽真相而已,这与你情绪的强弱无关。 真相对你若非历历在目,就是隐晦不明。 你不可能只认出部分的真相。 你若看不到真相,表示你已经落入幻相了。

若以瞋心来回应外界的怪力乱神,便会勾出人心最深的恐惧。 只要想一想这种反应的含意,就不难看清它在世俗思想体系中扮演了何等关键的角色。 怪力乱神之念本身即是为自己与上主的分裂状态背书。 它以最直接而清晰的方式重申自己的信念:“凡是相信怪力乱神的心灵,都拥有一个与上主旨意相反的个别意愿,并且相信它有‘心想事成’的能力。” 这分明不是事实。 但人们显然已把它当作事实。 它就这样成了滋生罪咎的温床。 于是,篡夺上主之位而自立为王的小我,如今出现了一位致命的“敌人”。 它必须赤手空拳地保护自己,为自己建立一套防卫措施,才抵挡得了上主难以抚平的义怒,以及永不餍足的天谴。

这实力悬殊的战争会有什么结局? 结局已经注定,必然死路一条。 那么还有谁敢信赖自己的防卫措施? 为此,你不能不转身求助于怪力乱神。 你还得把这场天人之战彻底遗忘。 先接受这个事实,然后把它忘掉。 别让自己忆起这盘永无胜算的赌局。 也别让自己忆起那强大得令你难以招架的“敌人”,更不要去想那个相形之下不堪一击的自己。 接受你的分裂状态,但无需记得它是如何形成的。 相信自己已经赢了一局,不要让你头号“对手”的真相在你心中留下一丝记忆。 再把你的“遗忘”投射到他身上,让他也好似忘了这一回事。

然而,你此刻对所有怪力乱神的看法会作何反应? 那些念头只会重新唤醒沉睡的罪咎,虽然你将它藏于心底,始终不愿放弃。 每个罪咎都毫不留情地提醒你惊骇的心灵:“你已篡夺了上主之位, 切莫以为他会就此罢休。” 这是对上主的恐惧最冷酷的写照了。 因为罪咎就是靠这一念而把疯狂推上了神的宝座。 如今,希望已经破灭。 除了置他于死地以外,你别无出路。 这是你唯一的“得救”之道。 愤怒的父亲开始向他罪孽深重的儿子讨债了。 你若不痛下杀手就得坐以待毙,这是你当前的唯一选择。 此外别无出路,因为你所做的一切已经覆水难收了。 斑斑血迹是永远清洗不掉的,手沾血腥的你,不能不以死亡来偿命。

就在这令人绝望的世上,上主派来了他的一群教师。 他们从上主那儿带来希望之光。 为人类指出一条生路。 这是可以学会也能传授别人的课程,只是需要相当的耐心与充分的愿心才行。 在这个前提下,本课程的单纯性就凸显出来了,它会化为一道耀眼的白光划过黑暗的长夜,那是地道的光明。 愤怒既然来自你的诠释,而无关于外在现象,你就再也无法愤怒得理直气壮了。 你只要稍微明白这一点,一线生机就会跃然呈现于你眼前。 如此,你才可能踏出下一步。 你终于能够改变自己的诠释了。 从此,怪力乱神之念再也无法害你咎由自取了,因为它们已无激发罪咎的真实能力了。 上主之师已能漠视它们的存在,这才是最上乘的遗忘功夫。

发狂的心只是看起来很恐怖。 它实际上一无所能。 就像那供它使唤的怪力乱神一样,既无打击能力,也无保护能力。 你若着眼于怪力乱神而且承认它的思想体系,你就等于着眼于虚无之境。 虚无岂有激发愤怒的能力? 这是说不通的。 因此,上主之师,请记住这一点:愤怒眼中所看见的那些事实其实并不存在;反之,你的愤怒倒是具体证明你已把那现象弄假成真了。 除非你能看清自己的情绪反应只是针对你投射到外界的诠释而发的,否则你是不可能摆脱它们的。 现在就放下你那把无情的剑吧。 死亡并不存在。 这剑也不存在。 你对上主的恐惧是毫无理由的。 然而,他的圣爱却给了你超越一切恐惧的绝对理由,只有它才是永远存在而且永远真实的。

拾捌. 如何修正错误?

 只有等到上主之师不再把诠释与事实,或把幻相与真相混为一谈时,才可能作出持久性的修正,而也唯有这种修正才是真实的。 他若与学生为了一个怪力乱神的说法而起争执,且大肆抨击,总想找出它的毛病,证明它的谬误,这反而加重了那种说法的真实性。 这么一来,他不会不感到沮丧的,因他不只向学生同时也向自己“证明”了,他们又多了一份摆脱某个“真实之物”的负担。 这绝非事实。 实相永远不会改变。 怪力乱神之念纯属幻相。 否则,救恩也会沦为跟它们一样古老也同样不可能实现的梦了,只是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然而,救恩之梦有它独到的新内涵。 它们不同之处绝不限于外在形式而已。

上主之师的主要课程就是学习如何不愠不怒地去应付那些怪力乱神的看法。 他们必须透过这一形式才能向世人宣告自己的真相。 而圣灵也唯有透过他们才能道出上主之子的实相。 如今,他终于能够重申世界的清白无罪了,那是一个不曾改变、也永不改变之境,犹如上主的其他造化。 如今,他能够向开启的耳朵宣讲上主的圣言,为开启的眼睛带来基督的慧见。 如今,他能自由地向所有的人解说心灵的真相,他们才可能欣然回归于他。 如今,在上主的眼中以及他的圣言下,罪咎已蒙宽恕,从此一笔勾销了。

然而,愤怒依然叫嚣着:“罪咎真的存在!” 当这神智不清的信念取代了上主的圣言时,真理实相就被蒙蔽了。 于是,只有肉眼能“看”,只有耳朵能“听”。 身体所在的小小空间以及苟延残喘的呼吸反倒成了衡量真实生命的标准。 真理显得微不足道且了无意义。 针对上述观点以及由此而生的世界,修正只会提供一个答复:

你只是误把自己的诠释当成真相而已。 你错了。 但是错误并非罪恶,你的错误也篡夺不了真理实相的宝座。 上主永远君临天下,唯有他的律法对你及世界有约束力。 他的圣爱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恐惧只是幻觉而已,因为你其实与他一样。

 若要获得疗愈,上主之师首要之务就是修正自己的一切错误。 只要他一意识到自己对任何人生出一丝不满,愿他即刻觉察自己已经作了一个不实的诠释。 也愿他随即转向心内那位永恒的向导,让他来决定应当如何回应才是。 如此,他便已疗愈了,而他的学生也会与他一起获得痊愈。 上主之师的唯一责任就是自己先接受救赎。 所谓救赎,不过是修正或化解自己的种种错误而已。 当上主之师完成了这门功课,他就名副其实地成了奇迹志工。 他的罪既已得到了宽恕,他便不再定自己的罪。 那么他岂会定任何人的罪? 还有什么人是他的宽恕所无法疗愈的?

拾玖. 何谓正义?

 正义乃是针对不义的一种修正。 世间所有判断的基础都是不公正的。 正义不只修正了那孳生不义的种种诠释,还会将它们一笔勾消。 天堂里没有正义或不义这一回事,因那儿既无犯错的可能,修正自然显得毫无意义了。 然而,人间的宽恕所靠的就是这个正义,因为所有的攻击均是不义之举。 圣灵对世界的判决就是要还它一个公道。 只有他的审判才可能公正无私,因为世上没有人能够放下所有不义的心态而作出全然公正的诠释的。 上主之子若能得到公正的判决,就不需要救恩了。 分裂之念也就永远成了不可思议之事。

正义与不义一样,只是一种诠释而已。 然而它的诠释能够将人导向真理。 它之所以有此能耐,是因为它本身虽非真实的存在,它的内涵却无一处与真理相违。 正义与真相之间没有本质上的矛盾,正义只是迈向真相的小小一步罢了。 只要踏出了这一步,它就会将你领至另一方向。 你此行所遇到的壮丽景观和辽阔的视野,绝不是你举步之初预想得到的。 随着脚步的前进,即使柳暗花明,日臻佳境,但与此路的尽头,时间告终之境的奇绝景观相比,它就相形失色了。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个起点就是正义。

你对自己及弟兄的一切看法,对未来的忧惧及对过去的所有挂虑,都源自于一种不义之心。 因为心灵先为自己打造了一副心爱的眼镜,戴在眼前,扭曲了一切所见,再把世上饱经扭曲的种种有形见证,带回心灵之中。 世上的每一种观念都是经由这种自导自演的操纵伎俩,加以分别取舍而成的。 人们也是透过这一分别取舍的过程,看到了“罪”的行踪,而且证据确凿;所有圆满之念就此失落了。 在这项阴谋内,宽恕无法容身,因为每一个“罪”永远都会显得真实无比。

何谓救恩?它即是上主的正义。 它让你能够在那些支离破碎的现象背后觉察圆满的存在。 只有这一觉知才能克服死亡的恐惧。 因为支离破碎之物注定会腐朽灭亡,只有圆满的生命才能永恒不朽。 它永永远远都与自己的造物主相似,而且一体不分。 上主的正义就在于他的审判。 上主的审判从不定人之罪,他的评估也纯粹出于爱;是你把自己不公正的判断投射到他身上,把你那扭曲变形的镜片挂在他的眼前。 于是,那一看法顿时成了他的看法,而与你无关了。 你开始怕他,丝毫看不出自己又怕又恨的敌人其实是你自己的真实自性。

 祈求上主的正义来临吧!别让你失常的神智误解了他的仁慈。 知见确实有能力造出心灵想要看到的任何东西。 请记住这一点。 天堂或地狱就在于你这一选择中。 上主的正义指向天堂之境,因为它是彻底公正不阿的。 它接受人们提供的所有证物,不剔除任何一项;但它评估时,绝不会单独针对某人而不把所有相关人物一并列入考虑的。 这是它审判的唯一原则与立场。 所有的攻击与定罪在它面前变得毫无意义,也无法自圆其说了。 知见就此终结,心灵开始安静下来,光明再度来临。 如今,慧见终于重新现身了。 曾经失落的,如今都已寻回。 上主的平安重新降临整个世界,我们也看见了。 是的,我们都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