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与爱合一 正文

《奇迹课程》正文第三十章新的开始

让我们把课程的焦点集中在“新的开始”。目标既已明确,此刻你只需要具体的进行步骤。目标完成的快慢,全凭你按部就班练习的意愿强弱而定。只要有心尝试,每一步都会对你有所帮助。一步一步地串连起来,会将你由判断之梦导向宽恕之梦,远离恐惧与痛苦。你对这些步骤并不陌生,只是目前它们对你而言,观念的成分居多,尚不足以规范你的起心动念。因此,我们需要逐步练习一段时间,直到它们成为你的生活准则为止。现在,我们就来培养这一习惯,以便遇到挑战时,才能挥洒自如。 

第三十章新的开始
第0节导言
1、现在,让我们把课程的焦点集中在“新的开始”。目标既已明确,此刻你只需要具体的进行步骤。目标完成的快慢,全凭你按部就班练习的意愿强弱而定。只要有心尝试,每一步都会对你有所帮助。一步一步地串连起来,会将你由判断之梦导向宽恕之梦,远离恐惧与痛苦。你对这些步骤并不陌生,只是目前它们对你而言,观念的成分居多,尚不足以规范你的起心动念。因此,我们需要逐步练习一段时间,直到它们成为你的生活准则为止。现在,我们就来培养这一习惯,以便遇到挑战时,才能挥洒自如。  
第一节做决定的准则
  1、每个人随时都在做决定。然而,做决定之际未必知道自己在做决定。只要你能在自己意识到的决定上稍加练习,便可培养出一个惯性,帮你看穿其他种种的决定。你也无需紧张得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那并非明智之举。只要能在清醒时有所觉知地采取适当的步骤,面对任何事情或境遇,你都会游刃有余的。你若发现内心升起强烈的抗拒而又欲振乏力,表示你尚未准备妥当。不要与自己交战。此时,只需回想一下自己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再告诉自己,你有办法能让自己经历那种日子。然后,试着活出你心里想要的日子即可。
  2、(1)这套准则的第一步是:
  今天,我不靠自己作任何决定。
  对自己这样说,表示你已决心不再自行判断该做什么。也表示你不再评估眼前的事件而自行答复。只要你一下判断,就表示你已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去回应了。于是,混淆、迷惑与恐惧便会借着你的答复相继而来。
  3、这是你当前最大的挑战。你总是先有了定见之后,才去问自己该怎么做。然而,你听到的答复未必针对你心里认定的问题。这是你最担心的事,因那个答复很可能与你的认知抵触,使你觉得受到了打击,因而愤怒不已。有些准则能帮你避开这类经验。然而,学习聆听之初,这类事情总是在所难免的。
  4、(2)从早到晚,不论何时,只要想到这一点,就静下来反思,再度提醒自己,今天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想要有何种感受,希望发生或经历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对自己说:
  只要不自作主张,我就能享有这种日子。
  好好练习这两个步骤,你必会得到指引而不再恐惧,至少你心里不会生出相反的意愿,为你制造新的问题。
  5、有时候你难免会自行判断。此时所得到的答复势必激起你的攻击心态,除非你及时重整心志,不找到有用的答复你绝不会善罢甘休。当你感到自己不甘枯坐一旁静候上天指引时,表示你已重蹈判断的覆辙了。也表示你尚未看清问题便已妄作决定。此时,你亟需一个挽回大局之计,所以请暂停一下,先不要急于提出下一个问题。
  6、(3)再次提醒自己,你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而且认出你此刻的经验与你想要的日子毫无关联。如此,你便会觉察到,自己不只已经提出了问题,而且还预设了自己所要的答复形式。此刻,赶紧提醒自己:
  我没有什么问题好问。我只是忘了该作何决定。
  如此才算撤销了自己预设的条件,真正的答复方能为你指出真正的问题所在。
  7、不论你内心产生何种抗拒,试着当机立断,循着这条准则而行。因你的怒气已生,你会担心那个答复并未针对你心中所认定的问题,而且这种担心害怕会愈来愈强烈,让你不得不相信自己只剩一个指望,就是终有一天“你”所提的问题会得到“你”想要的答复。你不会得到那个答复的!因它会夺走你真正想要之物而破坏了你渴望的日子。你目前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你已经预设了怎样的日子才能带给你幸福。幸好你这决定还有化解的余地,方法很简单,而且并不难接受。
  8、(4)你若仍不甘心接受化解的方法,还不愿放下自己的问题,可用下面这句话来帮你改变心态:
  至少我可以肯定一点:我并不喜欢自己此刻的感受。
  这么显而易见的事实会帮你踏出下一步的。
  9、(5)你既已肯定自己并不喜欢目前的感受,自然不难接受下面这个结论:
  因此,但愿我先前那一套看法是错的。
  这句话有助于抵制你内心的抗拒,它提醒了你,上天之助不是硬加在你头上的,而是你自己想要、并且也需要的,只因你不喜欢目前的感受。这一线光明会为你开启随后的步骤,帮你接受援助。
  10、此刻,你已到了一个转折点,因为你终于明白了,过去那个决定并非你所想的那一回事,对你只有好处。在这之前,你始终相信自己必须是对的才会幸福。如今你总算明白了:过去的想法若是错的,你的日子其实会更好过一些。
  11、(6)这一点点智慧之芽,足够让你更上一层楼。它无意威逼利诱你,它只想满全你之所愿。如此你才可能真心地说:
  我愿从另一角度来看待此事。
  如今,你对这一天的期待改变了,你终于想起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一天的存在目的也不会被你神智不清的信念所蒙蔽;自己明明错了,还千方百计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至此,你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准备好提出问题了,因为你所提的要求不再自相矛盾,你已看清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之物。
  12、(7)最后一步只是再次重申自己不会再拒绝接受援助而已。它显示你的心胸已经敞开,虽然还不太坚定,但至少已经愿意接受指引了:
  也许还有其他角度来看此事。
  问一问,又有何妨?
  如此,你才可能提出合理的问题,也才能获得合理的答复。你也不再抗拒这一答复,因为你已看清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
  13、你若能一开始就小心防止不幸之事潜入,幸福的日子会来得更容易一些,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你必须反复练习这些准则,才可能不受恐惧的侵袭。若能做到这一点,你那可悲的判断之梦便永远解除了。然而在抵达此境以前,你需要不断反复练习,才化解得了判断之梦。现在,让我们再次深入前面论及的第一个决定。
  14、我们说过,你的确能够下定决心不凭自己去作任何决定而开始幸福快乐的一天。这句话本身就像真的在作决定。问题是,你不可能单凭自己作决定。所以,关键在于你是“跟谁”做出这些决定的。这才是所有问题的症结。因此,第一条决定准则并非迫你就范,而只是陈述一个单纯的事实。不论作何决定,你都不是单凭自己作出来的;这些决定若不是与偶像就是与上主一起作的。你选择向基督或是“反基督”求助,祂或它就会加入你的阵容,指点你如何进行。
  15、你的每一天都不是偶然碰上的。你选择跟谁一起度日,想向哪位朋友讨教幸福之道,决定了你会度过怎样的一天。你作任何决定之前,一定会寻求指示的。你必须看清楚这一点,才会明白没有人强迫你,因此也没有反弹的必要,你仍是自由的。然而,注定发生的事岂有选择的自由?你若以为自己还有选择的余地,你必定错了。
  16、第二条准则同样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你和你的顾问必须对你的诉求具有共识,那些诉求才有实现的可能。任何事情必然在你们的共识或同意下才会产生。不论你与判断之梦联盟或是与圣灵之声联盟,若无某种形式的联结,你的决定不可能产生任何结果。你的决定之所以会产生结果,正因那不是你单独作出的决定,它们是你和顾问一起作出来的;而且那些决定不只是为你自己,同时也是为了世界而作的。你自己想过什么日子,就会献给世界什么自己。你不仅会得到自己祈求的日子,同时还巩固了你的顾问在世间的势力。那么,你今天究竟活在谁的国度里?你今天决心要活出怎样的日子?
  17、只要你和顾问同时愿意快乐地度过这一天,便足以把幸福的日子带给全世界。只要这两者了解他们无法单独作出决定,就足以保证所有的人都会享有他们祈求的喜悦。因他们已明白这决定之所以无所不能的基本原理。只需要这两者!你和顾问必须先结合,才可能作出决定。愿你常常如此提醒自己:你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你就会有什么日子;你自己活出什么日子,世界就能获得什么样的日子。当你决心活出幸福的一天,等于决定撤除自己对世界的判断。不论你领受到什么,你会给予世界什么。
第二节自由意志
  1、你难道还不了解,跟圣灵作对其实就是与自己交战?祂告诉你的,原本就是你所愿之事,祂只是代你发言而已。祂的神性也是你的神性。祂所知道的,也是你原本就知道的;正因祂为你妥善保存这一切,你才能够因着祂而完成自己的大愿。上主愿你完成你的大愿。祂还会与你同心协力。祂无意独自建造自己的天国。天堂所代表的其实就是你这大愿,天堂里的一切都是为你而造的。每一个生命的火花都是经你欣然同意而造出来的,而且完全如你所愿。上主的每一个圣念也是经你的祝福而生出的。上主不是你的敌人。祂对你只有一个请求,就是听到你称祂为“朋友”。
  2、完成你的大愿,是多么美妙的事!那才是真正的自由。此外没有自由可言。除非你能实现自己的意愿,否则你不是自由的。上主岂会让自己的圣子无法拥有他决心想要之物?上主赐给了你完美的答复,确保你的自由意志不被抹杀。现在,好好聆听祂的答复吧!你就会忆起祂的圣爱,且全然明白自己的心愿。上主绝不乐见自己的圣子受困于他并不想要之物。祂会与你同心协力,争取你的自由。违背祂的旨意,等于决心与自己作对,决心让自己受困下去。
  3、请再好好端详自己的敌人,也就是你选择怨恨而不愿去爱的那个人。恨就是这样进入世界的,恐惧也借此巩固了它在人间的势力。现在,好好聆听那代表上主也代表你说话的圣灵;祂提醒你,因痛恨别人而困于恐惧,沦为死亡的奴隶,活出渺小如蝼蚁的生命,这绝非你之所愿。你的愿力广大无边,不受任何限制。你内在的一切早在创造之初就已结合于上主了。不要忘了,是祂创造了你,祂是透过你的大愿而造出万物的。没有一个受造物不对你心怀感激,因为它是由你的愿心诞生的。若不是为了你,天堂之光不会照耀,是你的愿力使天堂大放光明的。
  4、你在世上还能找到什么发怒的理由?世界正等着你的祝福而重获自由。你若被世界囚禁,上主也会跟着失去自由。你如何对待上主所爱的人,就等于如何对待上主。不要认为上主有意控制你,祂已把你造成整个宇宙的“创造同工”了。祂愿你的愿力和祂一样永恒而无穷无尽。世界殷殷企盼着你早日认出自己的自由,它才能与你同获自由。但你必须先宽恕赐你自由意志的上主,才能宽恕这个世界。因为世界只能透过你的愿力而获自由。你也不可能在上主之外寻得自由,因你的自由乃是出自祂的旨意。
5、如今,上主转身求你帮忙拯救世界;但你自己必须先得救,世界才有疗愈的可能。世上没有一个人不在等着你这决定,唯有如此,他才会明白自己也不受死亡的控制,因他和你具有同一愿心,故也享有同一自由。疗愈他,正是你之所愿;他之所以获得疗愈,只因你与他一起作出了这一决定。如今,你总算宽恕了上主,因你已决心把弟兄视为朋友了。
第三节超越偶像
  1、偶像是相当具体的。但你的愿力却具有普遍性与无限性,为此,愿力没有形式,它的内涵也不是某些形式所能表达出来的。偶像则代表限制。它属于一种信念,相信某些形式能够给你幸福,而且你必须透过某种限制才能得到你想要之物。你好似说:“我不需要什么,我只要这个小东西,它就是我的一切。”然而,偶像不可能满足你的,因为“万物皆备于我”才是你真正的心愿。选择偶像无异于自甘失落;选择真相,你才可能拥有一切。
  2、你追寻的不是这些外在形相。人间有什么形相能替代天父的爱?什么形相取代得了圣子神性所蕴含的爱?有什么偶像能使一个生命一分为二?无限的生命怎么可能变为有限之物?你并不想要这种偶像。拥有偶像绝非你真相所愿。上天也不会给你这种礼物的。你若一味盯着自己想要的形相,你就再也无法了解它存在的目的了。你在偶像身上看到了你的意愿,说明你已将自己的意愿贬为某种形式。这绝不可能是你真正的意愿,你与整个造化共享的意愿是不可能满足于这渺小之念与卑微之物的。
  3、在追寻每一个偶像的背后,隐藏着你对圆满的渴望。圆满之境不具任何形相,因为它是无限的。追求某个特殊人物或特殊东西来弥补你的缺憾,以为如此你才会感到完整,这影射出你相信自己已失落了某种形式;唯有找回这种形式,才能补足你想要呈现的样貌。偶像的目的就是企图挡住你的眼光,使你看不出那让你相信自己不完整的真正原因。除非你真的犯了罪,你才可能变得不完整。因为罪代表了“你是整体分裂出去的单独个体”那个信念。为此你才铆尽全力追求完整,不打破你所承受的种种限制与藩篱绝不罢休。
  4、你并不想要那个偶像;你真正想要的是你以为偶像能给你的一切,你也有权作此要求。你的要求不可能被拒绝。因你追求圆满之愿符合上主的旨意,也出自祂的旨意。上主对形相世界一无所知。祂不可能用这些毫无意义的形相来答复你的祈求。因那些空洞的形相满足不了你的心愿,它们纯粹是为了填满那根本不存在的间隙而造出之物。你要的不是这些东西。上主的造化也不曾赐给这些分裂之人或分裂之物圆满上主之子的能力。有什么偶像能给上主之子他早已拥有之物?
  5、圆满,乃是上主之子的天命。他根本无需四处追寻。他“活出本来真相”的神圣意愿屹立于一切偶像之上。“大于全体”的念头何其荒谬!如果他的内在生命会改变,如果他能被贬为某种形相,或沦为他所不是的生命,他就不再是上主所创造的他了。他岂需要偶像来帮他活出真正的自己?他怎么抛弃得了自己的一部分?本身并不圆满的生命不可能圆满任何生命。凡是你诚心祈求之物,不可能遭到拒绝的。你的意愿早已获允了,但不是按照那无法满足你的形式,而是按照上主对你至仁至慈的圣念。
  6、唯有上主所知之物,才可能存在。祂所知之物,不只永远存在,而且永远不变。心灵能想多久,念头就会持续多久。上主的天心无穷无尽,祂的圣念也无时不在,而且不受无常之苦。念头是不生不灭的。它享有它的创造者的生命特质,无法离开祂而存在。你想出来的念头始终存于你心,正如你始终存于那想出你来的天心一样。天心里没有互不相属的部分。它内只有一个生命,永远结合于平安之中。
  7、念头好似来来去去。这不过表示你有时觉察到,有时觉察不到而已。你再度意识到它时,表示先前忘掉的念头又在你内复苏了。你忘记它时,它并未消逝。它一直都在,只不过你觉察不到而已。上主对你的圣念也不会因为你的遗忘而改变分毫。它始终都是你忘记它以前的样子;当你忆起它时,它还是那个样子。在你遗忘的时刻,它依然故我。
  8、上主的圣念远远超越无常之境,且光辉永照。它无待于诞生,只等着你的接纳而忆起它来。上主对你的圣念,有如镶在永恒穹苍的恒星,千古不灭。它高悬于天堂之上,自绝于天堂之人自然无缘目睹它的丰采。然而,它依旧宁静皎洁,光华灿烂,永恒遍照。没有一时,它不存在,也没有一刻,它会失去光华而不再完美。
  9、知道天父的人,必然知道这一光明,因为天父就是护守光明而遍照千古的浩瀚穹苍。世人看到与否,丝毫影响不到它的完美圣洁。穹苍护守着这一光明,轻轻将它托在最完美的位置,使他离人间与天堂等距。世人看不见这颗明星,不是因为距离或时间之故,而是因为他们的心思都在偶像身上,故无缘得见灿烂的星光。
  10、上主对你的圣念超越一切偶像之上。世界的恐怖动荡与人间的生死大梦,以及你千奇百怪的恐惧心态,丝毫影响不了上主对你的圣念,祂对你的心意永恒不渝。这一圣念始终安息于肯定不移与圆满平安中,没有任何杀伐之声能够侵入这无边的寂静。这是你万无一失的生命真相,它浑然不觉那供奉偶像而不识上主的世界。上主对你的圣念从未离开过造物主的天心,它知道造物主,造物主也知道这一圣念;它对你千古不易的生命具有完美的信念,使你得以永远安息于自己的家园。
11、上主对你的圣念,除了在你生命里,还可能存于何处?你的真相怎么可能在你生命之外,而且活在它一无所知的世界里?在你之外并无永恒的穹苍,亦无千古不灭的明星与真相。天堂之子的心灵必在天堂里,圣子与天父之心会在无穷无尽的创造中合而为一。你只有一个生命,没有两个真相。你只可能意识到其中之一。你的真相若不存于偶像中,就在上主圣念内。但不要忘了,偶像一直企图隐瞒你的真相,它虽隐瞒不了天心,却瞒得住你的心灵。明星依然灿烂,穹苍始终不变,只有身为上主神圣之子的你,尚未觉醒于自己的真相。
第四节幻想背后的真相
  1、凡是无法满足你的,你必会起而攻击;如此,你将看不出这一切全是你自己造出来的。你一直都在与幻相交战。你若明白幻相背后的真相原来如此美丽,如此温柔慈祥,你必会放下所有的抵制心态而投奔它的。真相永远凛然不可侵犯。你制造偶像时其实就知道这一事实。你打造偶像的目的就是想要忘却这一真相。你所攻击的只是一些虚妄念头而已,绝非真实之见。所有的偶像都是你为了填补心目中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之间那个间隙而造出的虚妄念头。你攻击的其实是偶像在你心目中所代表的东西。但那超越偶像之上的,则凛然不可侵犯。
  2、你营造出来的那些无聊又无用的神明,只是虚有其表的童玩而已。孩童常被盒子里蹦出的人头,或看似柔软乖巧、一碰就会尖叫的小狗熊吓到,因这违反了他一向认定的盒子及玩具熊的游戏规则,使他感到外境已经“失控”了。他开始害怕,因为他原以为那些游戏规则可以保护他的。如今,他必须学会看出那个盒子与小熊既没有欺骗他,也没有破坏任何规则,因此也不表示他的世界从此混乱不安。他只是搞错了。他误解了什么才是他的安全所在,才会以为自己失去了保障。
  3、你在那并不存在的间隙里填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每一个玩具都好似不遵守你设定的游戏规则。它根本就不是你心目中那个东西。表面上它好似违反了你的安全原则,其实那些原则本来就不正确。但它威胁不了你的。你会像孩子一样,一旦晓得自己安全无虞,就会对那蹦出来的人头及尖叫的玩具咯咯大笑。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开始看出那些玩具其实也挺符合逗趣的游戏规则。即使那些玩具可能还有其他吓唬人的花招,但他再也不被这些玩具摆布了。它们再也威胁不到这孩子了。
  4、真相只遵守上主之律,而非你所定的规则。只有祂的天律才能确保你的安全。你所相信的那些自我幻相,反倒常常不按牌理出牌。它们只会随着你规定的玩法乱舞一阵,不久就到地不起。我的孩子,它们只是玩具而已,不用伤心哀悼。它们的演出其实从未带给你任何喜悦。但它们也不值得你害怕;即使它们遵守你的游戏规则,也不会给你任何保障。你不必珍惜它们,也无需攻击它们,只要把他们当作小孩的玩具,本身毫无意义即可。你若在它们身上看到一个意义,你就会看出所有的意义;你若在它们身上看不出任何意义,他们就影响不了你。
  5、表相有蒙骗的能力,只因它是表相,而非真相。别让自己的目光停留在任何外形上。那只会模糊真相,令人恐惧,因它隐藏了真相。也不要攻击你为自欺而造之物,否则,只会证明你已经上当了。攻击具有把幻相弄假成真的能力;然而,它所造之物纯属虚构。有谁会被毫无影响或作用的东西吓倒?它不过是个幻相,只会虚张声势。心平气和地面对那些玩具吧!明白它们不过是随着你的幻想起舞的偶像。不要崇拜它们,因它们毫不真实。但你一攻击它们,便会忘却这一事实。上主之子无需抵制自己的梦境。他的偶像丝毫威胁不到他。他唯一的错误只是把它们当真了而已。幻相能有多大的能耐?
  6、但表相确实骗得了自感受骗的人。你只需作一个简单的决定,便再也不会被这骗局所动摇。你不用操心这事是怎么达成的,因为你目前还无法理解。但你不难明白它此刻带给你的巨大变化,只要你肯作出这个简单决定:不论你认为偶像会带给你什么,你都不再稀罕了。这等于是上主之子决心与偶像脱离关系的宣言。从此,他就自由了。
  7、救恩确实充满了吊诡!它也仅仅代表了一个幸福美梦而已。它只要求你宽恕“没有人真正做过任何事情”,不再着眼于那些不存在的事,以及把非真之物当真。它只要求你完成自己的大愿,不再追求你根本不想要的东西。它只要求你摆脱所有不曾真正活过的梦境,不再企图以无谓的幻想取代上主的旨意。
  8、于是,分裂之梦逐渐隐退,最后消失了踪影。因你再也不会在本来就不存在的间隙里看见自己制造的恐怖玩具了。救恩对你的要求仅止于此。你应庆幸,救恩对你别无他求,它的要求实在微乎其微。从真相的角度来讲,它对你其实一无所求;从幻相来讲,它只要求你以宽恕取代恐惧。这是美梦开出的唯一条件。只要你不往那间隙里乱塞可怕的玩具,便能一眼看穿一切的虚幻。梦一无所用,上主之子再也不需要它了。梦所能给的,没有一样是他真心想要之物。只有他的自由意志能帮他摆脱幻相而恢复本来的面目。上主给他的救恩计划,不过是教他如何将自己交托给上主而已。
第五节唯一的目的
  1、真实世界属于心的境界,在它的眼中,宽恕才是世界唯一的存在目的。只要世界不再以恐惧为目标,“由罪咎解脱”遂成了它的首要任务。它会认出宽恕的价值,以此取代偶像的地位;人们再也不对偶像趋之若鹜了,因为无人稀罕它的“礼物”。他们不再任意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更不会强迫任何一人或扭曲任何一物来配合自己的恐惧梦境。反之,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认清万物与自己原是同一造化。他们终于明白,必须先宽恕,才可能了解万物。
  2、世上的人常借着攻击来了解一物。彼岸之人却很清楚,只要一发动攻击,他便丧失了解此物的机会。他们彻底明白追逐罪咎的荒谬与愚蠢。偶像在真实世界不受青眯,因人们已了解罪咎乃是一切痛苦之源。它虚有其表的魅力再也吸引不了任何人,因痛苦与死亡在他们眼中已不值得奋力夺取。真正吸引他们的,唯独自由的生机,何况他们已经懂得获取自由的方法与途径。世界成了充满希望之地,因为在此活出幸福美梦成了它唯一的目的,而且无人会被弃于美梦之外。若想美梦成真,整个世界必须同心一意地相信这是世人唯一共有的目标才行。
  3、只要世界仍负有宽恕的目的,便表示天堂的记忆尚未全面恢复。但每个人都很笃定自己终将超越宽恕之境;他只是暂留此世,直到自己的宽恕尽善尽美为止。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的愿望。恐惧开始消退,因这一目的已将他与自己整合起来了。他对那幸福远景如此有把握,双脚虽还留在人间,却已归心似箭了。但他仍乐意再等一会儿,直到所有的手都牵在一起,每颗心灵都已开启,愿意与他一起上路为止。如此,他才算准备好踏出下一步,至此,他终于可以放下宽恕的功课了。
  4、最后一步是上主的事,因为唯有上主才创造得出完美的圣子,且与他共享上主的天父身份。天堂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事是怎么成就的,因为这一真知本身即是天堂。即便真实世界都对创造与永恒的境界感到望尘莫及。恐惧从此一逝不返,因为真实世界以宽恕为志,不再崇拜偶像了。至此,天堂之子才算准备好活出真实的自己,他会逐渐忆起,原来圣子始终知道天父所知道的一切,而且也了解得和天父一般完美。
  5、对此境界,真实世界仍然难以望其项背,因这一目标唯上主独有,同时又能全然共享,而且已经圆满实现了。真实世界代表一种心灵的境界,它已明白,即使偶像历历在目,只要它不屑一顾,偶像便会销声匿迹。它既已明白偶像的虚无性——不仅不存在,而且也无目的——自会心甘情愿地放下它们。放下之后,它才可能看清,罪与咎在此一样毫无目的,亦无意义。
  6、真实世界的目的就这样悄悄进入人的意识,取代了罪与咎的位置。宽恕乐于为你清除那横梗在你的自我形象与本来真相之间的障碍。上主无需重新创造自己的圣子,祂只是将圣子原有的一切归还给他而已。你与弟兄的那个间隙根本就不存在。上主之子必会再度知道他在受造之初早已知道的真相。
  7、活在恐怖世界的弟兄一旦结合于同一目的,就已接近真实世界的边缘了。它们难免还会不时回头张望,以为看见了自己怀念的偶像。其实,他们已经和偶像分道扬镳,安稳地踏上了真相之路。当他们牵起彼此的手,所牵的是基督之手,所仰望的是祂的圣容。想要忆起天父之人,必须先看见基督的圣容。上主之子也得越过宽恕,进入上主大爱之后才会忆起上主。关键在于,他必须先接受基督之爱才行。那时,他才会恍然大悟,上主与基督原是同一回事。
  8、你一旦认出了自己所牵的是谁的手,便可步履轻盈地跨越恐惧世界的窄门。你所握的那只手会给你完美的自信,挥别恐惧,昂首阔步,迈向天堂。你紧紧握着的那位圣者一直殷切等候着你加入他的阵容。如今,你终于到来,他会刻不容缓地为你指出他始终与你同行的那一条路。你必然享有他的祝福,就如他享有天父之爱那么必然。他对你的感激,远远超乎你的理解与想象,因你帮他挣脱了锁链,让他与你同行,一起迈向天父的家乡。
  9、远古的仇恨开始由世界隐退。所有的怨恨与恐惧也都会随之而去。不要再频频回头了,因为你真心想要的一切都在前面。放下这个世界吧!这称不上牺牲。因你从未真心想得到它。你从世上努力最求来的幸福,哪一样不曾带给你痛苦?你可曾享受过片刻的满足而无需付出可怕又痛苦的代价?然而,喜悦原本是无价的,那本是你神圣的权力;凡是必须付出代价之物,不可能是真正地幸福。诚实以对吧!如此,你才会加快脚步,不再被过去蒙骗。过去那些经验只会继续向你索取苛刻的代价,使你活得了无生趣。
  10、当你回顾过去时,必须非常的坦诚。若有偶像企图引诱你,请记住这几句话:
  除了罪咎以外,偶像从未给过你任何礼物。你为它的每个礼物都付过惨痛的代价,而且付出代价的还不止你一人。
  因此,对你的弟兄仁慈一点吧!别再漫不经心地挑选偶像了,请记住,他会和你付出同样的代价。你若留恋过去,也会耽搁他的前途,你便看不清自己所握着的究竟是谁的手了。为此,向前看吧!怀着欢悦的心,鼓着希望而非恐惧的脉动,自信满满地向前迈去。
11、紧握弟兄之手的人永远不会失落上主的旨意。在他们结合之前,上主对他们形同大敌。直到他们结合于同一目标,才会豁然醒悟,他们其实怀有同一愿望。至此,上主的旨意才的得以进入他们的意识。从此,他们再也不会忘记,上主的旨意原来就是他们自己的意愿。
第六节宽恕的道理
  1、愤怒是毫无道理的事。攻击也很难自圆其说。这是你摆脱恐惧的起点,也是完成的终点。真实世界就是在此取代恐怖之梦的。宽恕只能在此立足,也只有在此,它才显得天经地义。没有人能要求你在理当反击的情况下原谅对方。因为那表示你被要求原谅一个真实的罪,要你故意视而不见它的存在。这不是真正的宽恕。因那等于要你以不合理的宽恕去回应对方的攻击。这种宽恕实在说不过去,因为它竟然要求你原谅一件不可原谅的事。
  2、宽恕永远都应合情合理。它必须有凭有据。你并非宽恕一件不可宽恕的事,也不是要你故意漠视那该受惩罚的真实攻击。救恩不会要求你以违反自然的方式回应的,那不是你对真相应有的心态。反之,它只要求你别把那不曾发生的事当真而已,这才算是合情合理的反应。如果你的原谅不合常情,要你用宽恕来以德报怨,等于要求你牺牲自己的权益。其实,它只要求你设法看出那一逆境不过是双方因为某种误解而向外发出的求助信号;为此,宽恕成了最自然的回应方式。宽恕也可说是唯一神智清明的回应。如此,你才不至于感到牺牲了自己的权益。
  3、若要让真实世界取代恐怖梦境,你唯一需要改变的,即是了解这一真相。唯有攻击找到借口时,恐惧才会生起;恐惧一找到存在的基础,宽恕就无立足之地了。只有当你认出宽恕才是真实而合理的回应时,你才可能进入真实世界。你若认为这宽恕是对方不配得到的礼物,之会加深你那有待“宽恕”的罪咎。不合理的宽恕其实是一种攻击的行为。世界所给的尽是这种宽恕。它有时会原谅“罪人”,却念念不忘他们的罪行,也因此他们其实不配得到世界的宽恕的。
  4、世界就是利用这种假宽恕使罪的意识更加鲜活。上主若是正义的,祂就不可能真正宽恕世界。世界既不配得到宽恕,它当然不可能不害怕上主。自认有罪之人,也不可能不害怕上主。但是,只要他肯宽恕,便可以由这一困境脱身了。人心如何看待自己,就会如何去看待它的造物主。你若认为弟兄理当得到宽恕,你便不难体认到自己也有同样被宽恕的权利。你若认为弟兄不该受到严厉的审判,必然不会认为上主可能如此审判你。你应享的待遇既不会高于你的弟兄,也不会低于他,这就是真相。
  5、你必须看出宽恕是人们应得的礼物,它才能发挥疗愈之效。宽恕给了奇迹足以漠视幻相的能力。唯有如此,你才可能明白自己必也得到了宽恕。没有一种表相是你无法漠视的。否则,就表示人间确有某种宽恕不了的罪;那种超乎错误的罪行,那个永远无法改变的特殊错误,连上主都修正不了,你当然难辞其咎。那种错误似有推翻上主造化的能力,似能造出另一种世界来取代上主的造化,彻底毁灭上主的旨意。除非真有这一回事,我们才能认定,有些表相是奇迹无法治愈的。
  6、你若相信某些疾病和伤痛是宽恕无法疗愈的,这便成了你仍在追寻偶像的铁证。它表示你仍企图保留某些偶像,并不打算放弃所有的偶像。为此,你才会认为某些表相并非表相,它们真实的很。不要被“某些表相比其余的表相更难放下”这根深蒂固的信念蒙蔽了。它影射出你认为宽恕有它的限度,也透露了你的目标只是片面的宽恕,你只想由罪咎中获得片面的解脱。这就是你给自己以及那些好似在你身外之人的假宽恕。
  7、除非奇迹能够治愈所有的疾病,否则表示它根本没有疗愈的能力。奇迹的宗旨不是帮你评估哪一种形式或哪一种表相才是真的。如果真有一种表相是无法治愈的,表示有个幻相已经鱼目混珠成为真相的一部分了。从此,你最多只能获得片面的解脱,再也无法全面摆脱罪咎的纠缠。你必须全面宽恕上主之子,否则,你会死守着自己破碎不全的形相而不敢往心内去看,深恐在那儿找到彻底摆脱偶像的途径。你必须相信没有一种罪咎是宽恕不了的,才有得救的可能。这才表示世间没有一种表相取代得了上主之子的真相。
  8、当你瞩目于弟兄时,请发出你想要认出他本来面目之愿心。不要将他任何一部分剔除于你愿他疗愈的愿心之外。疗愈就是重归完整。完整的生命不可能剔除或失落任何一部分。宽恕必须建立在这个认知上;因此,你该庆幸,没有一种疾病是奇迹治愈不了的。
  9、上主之子必然完美无瑕,否则他就不是上主之子。你若还认为他不配由罪咎形形色色的种种后遗症解脱,你是不可能知道他的真相的。你若想知道自己的真相,就不能不怀着这一心态去看他:
  天父,感谢你所赐的完美圣子,使我得以由他伟大的荣耀中看见自己的荣耀。
  这句话等于喜悦地重申了“邪恶无法克胜上主旨意”的信念,同时也庆幸你的梦想并没有让罪咎把幻相弄假成真。这句话可说一语道尽了真理的本质。
10、怀着这种期许看待弟兄吧!你就会了解,他不可能犯下任何足以改变他真相的错误。那些错误既然导致不了任何后果,你就不难漠视它的存在。就是你那不宽恕的眼光,把上主之子贬为一个偶像。在你眼中,他的阴森形相成了死亡的象征。那你还可能把他当成人间救主吗?他的天父莫非对自己的圣子看走了眼?还是你的眼光被蒙蔽了,以致看不出上天请你疗愈他,其实是给你得救与解脱的机会。
第七节新的诠释
  1、上主岂会把世界存在的意义交由你来诠释?果真如此,世界早已失去一切意义了。因为变化无常的意义不可能是真实的。世界在圣灵眼里只有一个目的,而这目的永远不变。任何事件不仅改变不了这个目的,还必须与它一致才行。除非世界的目的能够因时因地而异,否则,你岂能随时任意改变对它的诠释?你每时每刻都能够为当天的剧本添加一些情节,所有事件立刻有了不同的意义。你若拿掉某些因素,那些意义也就随之转变了。
  2、你的人生剧本不过是根据你认为自己的日子应该如何而画出的蓝图。然后再据此评判自己的进退与成败得失。这些评论全是根据你的剧本所安排的角色而定。你的那些标签很容易随着不同经历而来的其他判断而改变,这证明了那些评论其实并没有意义。难怪你回顾往事时,会不断由过去事件中看出新的意义。这种现象不正显示了那些事件自身原本就不具意义吗?你会根据变换不定的目标而赋予它新的意义;目标一改,意义自然随之改变。
  3、只有一贯不变的目的才能赋予事件一贯的意义,而且同一意义必须能够套用在所有事件才行。每个事件如果各具不同意义,就会反映出它们各具不同的目的。这目的又成了它们所有的存在意义。这称得上意义吗?混乱岂能代表任何意义?变化莫测的知见是不可能赋予任何事件一贯意义的。恐惧可说是“事出无因”的一种判断结果。它的出现不过表示你写了一个恐怖的剧本,而且还被它吓倒了,并不是因为你所怕之物本身具有什么可怕的内涵。
  4、唯有在万物中看到它们的共同目的,你的知见才不会摇摆不定;同一存在目的赋予了世界及世间所有的经历同一诠释。万物共具的目的成了你对眼前每个人和每件事的同一判断。从此,你再也无需判断了,因你已经学到了万物本有的同一意义,而且会为自己随时能在万物看到这个意义庆幸不已。它不再变化无常,因为你随时随地都会看到它的踪影,完全不受外界左右。你便如此赋予了万物同一意义,而万物也会回报你一种坚定不移的笃定感。
  5、万物只有一个目的,也是你与整个世界共有的目的;而这正是帮你放下判断的秘诀。世上没有一物抵制得了这个目的,因它是万物和你与生俱来的存在目的。这个单一目的会为你终结一切牺牲的观念,因为牺牲观念必然假定了输方和赢方各怀不同目的。牺牲之念离不开输赢的观念。就是你认定各种目标能够同时并存的观念,使得知见朝三暮四,意义也显得变幻莫测。目标一致化以后,这种情形便无从发生,因为你们的共识会使你们对事物的诠释稳定而且持久。
  6、如果人们使用的象征符号各具不同的意义,他们可能彼此沟通吗?圣灵的目标只有一种诠释法,它对你与弟兄也具有同样的意义。如此,你才能与弟兄交流,他也才能跟你沟通。在双方都能了解的象征符号下,意义就不会再被你们牺牲掉了。任何牺牲都会让你从此无法看出万物休戚与共的关系。你若个别去看一事一物,它们显不出任何意义。因那儿欠缺能让人看见并了解其意的光明。它们也显现不出存在的目的。你根本看不出它们为何而来。所有与失落相关的念头都没有意义。就算你赋予它意义,也绝不会有人同意。因那属于你的荒谬剧本中的一个片段,你无法凭此而诠释出任何意义来。它缺乏理性的光照,故没有交流的余地。噩梦里那些无从衔接的荒谬片段,都是你在沉睡中写出的情节。别再往各自的梦中需求意义了。只有宽恕之梦才有共享的性质,也只有这类梦境能带给你们同一意义。
  7、不要在孤立心境下作出任何诠释,因你所见的一切不可能具有意义。它象征的意义必然变幻莫测,使你在这无常世界活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实变幻莫测的只是你的诠释罢了,与你的生命真相完全是两回事。在这危机四伏的处境下,你不可能不充满恐惧。我的弟兄,你不必继续这种生活。我们有一位神圣的诠释者。只要我们愿意结合于祂所用的象征之中,祂的象征便会带给我们同一意义。这一共通的语言让我们能和所有弟兄沟通,并与他们一同学习看出:我们全被宽恕了,也能继续交流了。
第八节永恒不易的真相
  1、表相虽有骗人的能耐,却是可以改变的。唯有真相永恒不易。它从不骗人,你若无法看穿表相,表示你已受骗了。因为你所看到的尽是无常;你一度将它当真,如今又重新把它当真。真相就这样再度被你贬为某种形式,沦为无常之物。但真相是永恒不易的。只凭这一点,它便足以为真,与表相不可同日而语。真相必须超越所有形式才能成为真相,因它永远不变。
  2、奇迹只是示范了:所有的表相都可以改变,因为它们只是表相,故无真相永恒不易的特质。奇迹揭露了表相的变化无常,为那超越表相的救恩现身说法。你的弟兄也具有永恒不易的本质,超越一切表相,不受任何蒙蔽。是你对他朝三暮四的看法把他原有的永恒不易本质搞得暧昧不明。他的幸福美梦仍需透过完美健全、毫不匮乏、无灾无难的形相来呈现。奇迹只是证明没有一种损失或痛苦束缚得了他,因为奇迹能够轻易改变那些表相。由此证明那些表相毫不真实,不可能源自他的真相。真相是永恒不易的,天上人间没有一物改变得了它。表相因着自身的变化无常而显示了它的虚幻不实。
  3、所谓诱惑,不过是想把幻相弄假成真的梦想罢了。虽然它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但愿真相不是真的”的梦想。但它坚持某些偶像比你“但愿不是真的”的真相具有更难以抗拒的魅力。因此,说穿了,诱惑不过是“但愿奇迹不要打扰你的某些梦境,不要揭露它们的虚假不实,而且还要让这些梦想成真”的祈求而已!天堂不会答复这种祈祷的,它也不可能赐下奇迹来治愈你所嫌弃的表相。那些限制纯粹是你的分别取舍打造出来的。不论你求什么,你都会得到,但绝不是来自上主,因祂对有限之物一无所知。是你自己画地自限的。
  4、真相是永恒不易的。奇迹只是让你看见,你故意不让自己意识到真相的那个障碍,既不真实也碍不了大事。但只要你还相信有些表相不可能改变,你自然会失落施展奇迹的一贯能力。因为是你自己要求奇迹保留一些能力,不要治愈所有的梦境。只要你真心渴望疗愈,任何奇迹你都施展得出来。然而,除非你真心想要,否则你是无法得到任何奇迹的。你若自行选择某一疗愈对象,等于限制了奇迹的那位“施主”,害祂绑手绑脚地无法给出祂想要给予圣子的礼物。一旦陷入这一诱惑,圣子等于否定了自己的真相,自甘沦为自己所选之物的奴隶了。
  5、正因真相是永恒不易的,故奇迹早已在那儿等着疗愈无常的万物,并让你看到万物不含一丝恐惧的幸福形相。终有一天你会如此去看自己的弟兄,但绝不是当你对他还抱存其他的期待或用心之际。因这表示你还不想让他得到疗愈与圆满。他内的基督完美无比。你难道不想看到这样的他吗?除了这样的他以外,别再梦见另一个他了。如此,你才可能看见他内的基督,因为你终于允许祂现身于你了。祂一旦现身于你,你再也不会怀疑自己是祂的肖像,因祂代表了你与弟兄内永恒不易的本质。
  6、只要你决心不再“着眼于弟兄任何表相而宁可漠视他的真相”,你必会看见在他内的基督。勿被梦境所惑而把无常与不定引进此地。即使你仍会被他的梦境所惑,也无需自责或畏惧,只要你不赋予梦境力量,用他在你眼中的形相取代他永恒不易的真相即可。你若能即时祈求奇迹相助,所有虚妄的表相都会悄然隐退。你一旦让他活出真正的自己,他便能从所有痛苦解脱。你为什么会害怕看见他内的基督?你所见到的其实是你自己。当他获得疗愈之时,你也由罪咎解脱了,因他在你眼中的模样其实代表了你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