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神!亲爱的家人,现在打印社对打印的资料要求非常严格,一般的已经拒绝打印信仰的文件。我在淘宝找到了一家打印社,打印质量非常好,价格也非常合理,请在淘宝店铺搜索——> “昊然图文广告”,就能找到这家打印社。)
特别说明,为帮助读者突破课程宗教术语的限制,恢复自己内在的导向系统,可将常见词语替换如下:
上主-本源/源头;上主之子-本源化身;基督-自性;圣灵-内在指引;救赎-修正;天国-本然状态;地狱-忘失本然;祭坛–天人交会处;灵性-生命本质;心灵-内心或内在运作。
JC是耶稣基督英文缩写
序 言
此序成文于公元一九七七年,是海伦·舒曼应多方人士要求而写的《奇迹课程》简介。最前面的两部分,有关本书之“缘起”及“性质”,乃是出自海伦的个人手笔;至于本书的“内容”,则是经由她“秘传”而记录下的资料,其过程会在此序中略作交代。
本书的缘起
《奇迹课程》是海伦·舒曼与威廉·赛佛两位教授基于同一共识,突然决定联袂合作而成的作品。两人都任职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医学院的医疗心理学系。至于他们是何许人物,其实无关紧要,倒是这段传奇,充分显示了,在上主内没有不可能的事。这两位心理学教授原本是灵修的门外汉, 双方争执迭起,互不相让,萦绕脑际的只有成就及地位。总而言之,他们可说是地道的凡夫俗子,他们的生活与本课程所倡导的境界简直是南辕北辙。接受这秘传资料的海伦曾对自己作过这番描述:
身为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我,在理论上相当保守,在信仰上属于无神论,任职于颇具名望的学术机构,却因一个事件,引发出一连串意想不到的经历。我们系里的主管有一天意外地公开表态,他再也受不了我们勾心斗角,彼此攻讦的心态,他最后断言:“一定另有出路才对!”我那时彷佛冥冥中受到某种暗示,竟然同声附和,愿意与他一起探索出路。这个“课程”显然就是他在找的“出路”。
虽然这两人的发心相当认真,在联袂探索之初,仍然经历了极大的挑战。只因他们已向圣灵献出了“小小的愿心”,正如本课程反复强调的,这已足以让圣灵利用每一机缘大展神能,而完成了他的任务。
海伦在其自述中继续说:
在动手笔录之前那奇妙的三个月中,比尔建议我把当时所经历的充满象征意味的梦境记录下来,要我描述一下那些不请自来的奇怪异象。虽然那时我对这类突如其来的经验逐渐习以为常了,但见到自己写下“这是阐释奇迹的课程”这一句话,仍然惊讶万分。这是我认识“那声音”之始。它是无音之声,好似以极快的速度传递给我信息,我一一把它们记录在速记簿上。我笔录时并非身不由己的,我可以随时中断,稍后再接着写下去。虽然这经历让我感到坐立不安,却从无罢手不干的念头,我好似曾几何时答应过要完成这项特殊任务。它可说是比尔与我名副其实地共襄盛举的一段经历,我相信它最深的意义也正是我们的联袂合作。我会逐字记下“那声音”所“说”的内容,次日念给比尔听,他则把我的口述打字成稿。我明白这也是他的特殊任务,若非他的鼓励支持,我是绝对完成不了这一任务的。笔录的过程前后历经了七年的光景,最先完成的是《正文》,然后是《学员练习手册》,最后才是《教师指南》。我们只做了些微的改动,且在《正文》中插入章节标题,我删去了“内在灵音”给我的私人信息。除此之外,本课程基本上保持了它的原貌。
我们决定不在本书的封面登上我们笔录者的名字,因为本课程应该也足以为自己负责。这本书不应发展为另一种宗教或神秘教派,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人指出一条道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内在导师。
本书的性质
《奇迹课程》,顾名思义,全书的结构是按照学习教材的形式设计的。它包括三部分:长达684页的《正文》,486页的《学员练习手册》,以及90页的《教师指南》。至于阅读的先后次序及研读方法,可按学员的特殊需要及个别喜好而定。
本课程的设计是经过缜密思考的,在理论及实践两方面都逐步提供了明确的解说。它重视实践甚于理论,强调体验甚于神学。它在《词汇解析》“导言”中如此明言:“人间不可能有放诸四海皆准的神学理论的;然而,放诸四海皆准的经验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须的。”虽然它采用了西方宗教的术语,宗旨却指向普世性的灵性课题,它还声明本课程不过是普世学派中的一门而已。人间还有许多课程,形式虽然有异,终将殊途同归于上主的终极境界。
《正文》相当理论化,它开宗明义地提出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基本概念,这些观念为《学员练习手册》的每日一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然而,若没有《练习手册》的具体实践,《正文》便会沦为一套抽象理论,无法达到本课程的宗旨——扭转人的心念。
《学员练习手册》共有三百六十五课,以一年为期,一天一课。但也无须拘泥于这一进度,有些人也许会在他特别喜爱的一课上多逗留一些时日。这种规定不过是提醒读者,一天不要超过一课。每日练习之前还会附上一些引导,具体点出《练习手册》的实用之处。它强调的是实修经验,从不要求学员对此灵修目标作出任何承诺。
《学员练习手册》中有些观念恐怕会令你感到难以置信,有些则有耸人听闻之嫌。这些都无妨。你只要按照指示去运用这些观念即可。请勿妄自评判。只要你发挥其用。就在运用之际,你会看出它的意义,明白它真实不虚。
你只须记住这一点:你不用相信或接受这些观念,甚至无需心怀好感。某些观念还可能会激起你的抗拒心理。这一切都无妨,亦无损其有效性。在运用《练习手册》的观念时,绝不容许自己擅自设定一些例外;不论你对这些观念有何反弹,利用这些反弹来练习吧!它所要求的,仅仅如此而已。(手册—导言.8、9)。
最后的《教师指南》,是以问答形式写成的,它答复了学员们最常提出的一些问题。在文末,它还根据《正文》的理念架构为课程中的一些术语作了一番“词汇解析”。
本课程从未自诩为人类的终极课程,《练习手册》的三百六十五课也无意让学员觉得自己已经修成正果了。它最后只是将学员交托给自己的内在导师,祂会因材施教,继续引导前程。本课程所涉猎的范围虽说包罗万象,然而,真理不会拘限于某种课程内的。《学员练习手册》在结尾中很清楚地重申了这一道理:
这个课程只是一个起步,而非结束……此后我们不再安排特定的功课了,因为无此必要。此后……你只须聆听上主的天音……他会指点你努力的方向,明确地告诉你该做什么,如何引导自己的心智,以及何时该静静地来到祂前,祈求祂那万无一失的指示及千古不易的圣言。(手册—跋.1、3)。
本书的内容
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胁,
凡是不真实的,根本不存在。
上主的平安即在其中。
这是《奇迹课程》开宗明义之言。它把真实与不真实、真知与知见作了根本的区分。真知即真理,隶属于爱之律或上主天律的管辖。真理是不变的、永恒的、毫不隐晦的。人们可以视若无睹,却无法改变它的原貌。上主创造的一切都属于真理之境,也唯有祂的创造才真实不虚。真理超越了时间及过程的范畴,那不是学习所能抵达的境界。它没有对立,无始无终,且永恒如是。
反之,知见属于时间、变化、有始有终的世界。它的存在是靠诠释解说,而非事实真相。它是一个生死无常的世界,建立于匮乏、失落、分裂及死亡的信念上。它是由后天学习而来的,并非浑然天成。它是有选择性的,随着知见的偏好而左右摇摆。因此它的功能缺乏稳定,它的诠释也会失真。
于是,在真知与知见的基础上,发展出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全然对立的思想体系。在真知境内,上主之外没有一个念头真的存在,因为上主和祂的造化共享同一旨意。至于知见的世界,则是由对立的信念与分歧的意愿所构成,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与上主永远对立。由知见产生的见闻,状似真实,因为它只容许观者想要看到的东西进入他的意识之中,幻相就这样诞生了。正因它不是真的,因此不能不随时护卫自身的存在。
一旦陷入了知见的世界,你便坠入了梦境。若无外力施以援手,是难以脱身的,因为你的感官所经验到的一切,都在向你证明梦境的真实性。上主早已给了你最后的答案,那是你唯一的出路、真正的援助。祂的声音,也就是圣灵,肩负起沟通这两个世界的使命。祂之所以不负重托,只因祂一面深晓真理真相,一面又深谙人间的幻相,却能不受幻相所蒙蔽。圣灵的目标即是教我们扭转自己的想法,清除过去学来的错误,帮助我们由梦境中脱身。圣灵转变我们思想最得力的教学工具即是宽恕。然而,本课程对世界所下的定义既然独具一格,它对宽恕的界定必也自成一家之言。
我们眼前的世界,只不过反映出自己内在的思想架构,也就是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愿望和感受。“投射形成知见”(正文21章),我们先往内看,决定自己想要看见什么样的世界,再把那世界投射到外头,继而把自己之所见认定为真相。是我们自己对眼前事物的诠释,才使外界看起来俨然如真。如果我们想用感官的所知所见来为自己的错误辩解,例如:愤怒、挑衅的心态,以及缺乏爱心的表现,我们便会看到一个充满邪恶、毁灭、敌意、嫉妒及绝望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习宽恕这一切,这不是因为我们是“好人”或有“爱心”,而是因为我们所见的那一切没有一个是真的。既是扭曲的防卫机制曲解了世界,才使我们看到根本不存在的事物。那么,也唯有学会认清自己知见上的错误,我们才能超越它们或“宽恕”它们,同时宽恕了自己。我们的眼光便如此越过自己心中扭曲的自我概念而看到上主在我们内所造的真我,亦即自性(Self)。
所谓罪,即是“缺少爱心”(正文1章)。既然爱才是最终的一切,罪在圣爱的眼中,只是有待修正的一个错误而已,并非必遭天谴的邪恶。我们内心的自惭形秽、欲振乏力及充满缺憾之感,乃是基于我们坚信那操纵整个幻相世界的“匮乏原则”。为此,我们必会设法从他人身上追讨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我们会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爱”人;那正是梦幻世界标榜的爱,世上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错误了,因为爱是不可能要求任何代价的。
只有心与心之间才有真正的结合,“上主所结合的,没有人能够拆散”(正文17章)。然而,真正的合一只存于“基督之心”那一层次,正因如此,你是不可能失落它的。“小我”则企图假借外在的肯定、外在的资产及外在的“爱”来自抬身价。上主所创造的真我或自性则一无所需。它永远圆满、安全、心中有爱而且深深被爱着。它一心只愿分享,无意索取;只知推恩,而非投射;它一无所需,只愿与那意识到彼此的富裕之人结合为一。
世间的特殊关系常是自私、幼稚、自我中心,甚至含有毁灭性的。尽管如此,只要交托给圣灵,这些关系仍能转变为人间最神圣之物,也就是奇迹,为人指出回归天国之路。世俗常利用人间的特殊关系作为排除异己及自立门户的秘密武器,圣灵却能将它们转化为学习宽恕及由梦境觉醒的最佳教材。每一个关系都为人提供了疗愈知见和修正错误的机缘,每一个关系也成了透过宽恕别人而宽恕自己的机会,每一个关系都成了欢迎圣灵以及忆起上主的邀请函。
知见属于身体的一种功能,因此它的觉知能力十分有限。知见必须透过肉眼来看,透过耳朵来听,它只会激起身体非常有限的反应。身体看起来好像是自发且自主的,其实它完全受制于心灵的取向。如果心灵企图借用身体发动攻击,身体便会沦为疾病、衰老及腐朽的俘虏;如果心灵接受了圣灵的目标,身体便成了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管道 。只要你还需要身体,它便活龙活现的;一旦功能已尽,身体便会悄悄告退。身体本身是中性的,知见世界里的万物莫不如此。它究竟会为小我或圣灵效命,全凭心灵之所愿。
与肉眼之见相对的,便是“自性慧见”。它所代表的是力量,而非软弱,是合一而非分裂,是爱而非恐惧。与耳朵的听闻相对的,则是为上主发言的“天音”,祂就是住在我们每一个人心内的圣灵。只因代表那渺小且分裂之我的“小我”总是聒噪不已,才使得圣灵之音显得杳不可闻。事实正好相反:圣灵发言时一向清晰明确,且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凡是决心与身体划清界限的人,不可能听不见圣灵的解脱及希望的佳音。他必会欣然接受“自性慧见”,取代心目中卑微的自我形象。
“自性慧见”乃是圣灵所赐的礼物,是上主在分裂幻相以及相信罪、咎和死亡的信念之上所给我们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一慧见足以修正所有错误的知见,让那状似对立的世界和好如初。它的慈光从另一角度照亮了万物的真相,反映出以真知为本的思想体系,使得回归上主不只是可能的事,而且是必然的事。过去我们视为这人对那人的不义之举,如今已然看出那只是求助与合一的呼求。罪咎、疾病和攻击也会被视为“妄见”在呼求一贴温柔慈爱的解药。防卫机制从此撤销,因为攻击既不存在,便无自我防卫的必要。弟兄的需求成了我们的需求,因为他们既与我们一起共赴上主之道,没有我们,他们难免会迷途;没有他们,我们也绝不可能找到自己的路。
在天国里,没有宽恕这一回事,因为天国无此需要。但在这世界中,宽恕是修正我们一切错误的必经过程。唯有先给出宽恕,我们才可能拥有宽恕,如此才符合了“给予等于接受”的天国之侓。天国是上主为其神圣儿女所创造的本来境界,那是他们的永恒实相;纵使遭人遗忘,也不曾改变分毫。
唯有宽恕能帮我们忆起这一真相,也唯有宽恕能转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被宽恕的世界成了一扇上天之门,因着它的仁慈,我们才宽恕得了自己。只要我们不再用罪咎来囚禁任何人,自己也会由此得到解脱。我们若能在弟兄身上认出自性的临在,必然也会在自己身上认出它的临在。放下所有的妄见吧!不受过去种种的羁绊,我们自会忆起上主。学习阶段到此结束,当我们准备妥当,上主自会踏出最后的一步,引领我们回归于祂的。
导言
1、这是阐释奇迹的课程。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只有投入时间的多少是随意的。随自己的意愿并不表示你可以自订课程。它只表示在某段时间内你可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本课程的宗旨并非教你爱的真谛,因为那是无法传授的。它旨在清除使你感受不到爱的那些障碍;爱是你与生俱来的禀赋,而与爱相对的是恐惧;但无所不容之境是不可能有对立的。
2、因此,本课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下面几句话:
凡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威胁;
凡是不真实的,根本不存在。
上主的平安即在其中。
第一章 奇迹的真谛
第一节 奇迹凡例
1、奇迹没有难易之分。一个奇迹并不会比另一个奇迹”更难”或”更大”。它们全是同一回事。全都能表达出爱的极致。
2、奇迹本身并非关键。重要的是它的源头,其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3、奇迹是爱的自然流露。真正的奇迹在于那激发奇迹的爱。由此观之,凡是出于爱的就是奇迹。
4、所有的奇迹都意味着生命,而上主是赋予生命者。祂的声音会明确而具体地指引你。祂会告诉你该知道的一切。
5、奇迹是种习性,应是无心而发的。它应超越意识的控制。蓄意挑选的奇迹很可能导入歧途。
6、奇迹本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当它匿迹不现时,便表示你的生活出了问题。
7、奇迹本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但你必须先净化自己的心灵。
8、奇迹是一种救治,因它能弥补某种欠缺;一时比较富裕的,施舍给一时比较欠缺的,奇迹便这样产生了。
9、奇迹乃是一种交流。它就像所有爱的流露一样,常能神奇地扭转自然法则。奇迹为施者与受者双方都带来更多的爱。
10、若利用奇迹的奇观异景来诱发人的信仰,便误解了奇迹的目的。
11、祈祷是奇迹的媒介。 它是受造物与造物主之间的交流管道。透过祈祷,领受了爱;透过奇迹,也表达了爱。
12、奇迹是种意念。意念可以呈现较低的或是身体层次的经验,也以呈现较高的或灵性层次的经验。前者构成了物质世界,后者则创造了灵性世界。
13、奇迹既是开端,也是终结,它改变了现世的时间律。它始终肯定着重生的可能,表面上状似倒退,其实是前进。它当下就能化解过去的一切,因而也释放了未来。
14、奇迹为真理作证。由于它发自信念,故具有说服力。若缺了这股信念,它便沦落为怪力乱神,不属于心灵的层次,因而常具破坏力,更好说,它枉费了心灵的创造力。
15、我们应把每一天都献给奇迹。时间存在的目的乃是为了教导你如何积极善用时间。 因此它是一种教具,完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当时间一旦无助于学习,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6、奇迹是显示施与受一样有福的教学工具。它增强了施者的力量,同时也扶助了领受者。
17、奇迹超越身体的层次。它能刹那间转入无形无相之境,远离身体的层次。这是它能够救治的道理所在。
18、奇迹是一项服务。它是你为别人所能提供的至高服务。它是爱邻如己的一种方式。你会同时体认出自己与邻人的价值。
19、奇迹使心灵在上主内合而为一。它有赖于你们的同心合力,上主儿女之奥体乃是上主一切创造的总合。由此可知,奇迹所反映的乃是永恒之律,而非时间律。
20、奇迹使人再次觉悟:灵性才是真理的祭坛,而非身体。这一体认便足以激发救治的能力。
21、奇迹是宽恕的自然标志。透过奇迹,你把宽恕推恩于他人,同时也领受了上主的宽恕之恩。
22、唯有当你相信黑暗能够隐藏一切时,奇迹才会带给人恐惧的联想。你相信凡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这信念使你否认一切灵性之见。
23、奇迹重新调整了知见,使不同层次的知见得以恢复原有的本末先后。救治即在其中矣,因为层次的混淆乃是一切疾病之源。
24、奇迹帮你救治病患,使死者复生,因为疾病和死亡既然出自你手,你也必能将它们一笔勾销。你,就是奇迹,具有创造之力,一如你的造物主。除此之外,全是你自己的梦魇,并不存在。只有光明的造化才真正存在。
25、奇迹是环环相扣的宽恕中的一环,当它圆满完成时,便是救赎。救赎能随时随地运作于所有的时间层次。
26、奇迹代表了由恐惧中解脱的自由。”救赎”具有”化解”之意。 化解恐惧乃是奇迹的救赎功效的根本要素。
27、奇迹是上主对普世的祝福,经由我普施于所有弟兄。宽恕别人乃是被宽恕者的特权。
28、奇迹乃是帮人摆脱恐惧的途径。启示则为人揭示了一个恐惧已彻底消除的境界。因此,奇迹只是手段,启示才是目的。
29、奇迹透过你而颂扬了上主。因为奇迹显扬了祂的造化,肯定其完美无瑕,上主因而受到了颂扬。奇迹拒绝与身体认同,坚持与灵性认同,因此才具救治之效。
30、由于奇迹确认灵性的存在,故调整了知见的层次,示其本末先后。这种确认使灵性位于核心地位,天人之间才有直接交流 的可能。
31、奇迹应该激发人的感恩之情,而非敬畏之心。你应为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感谢上主。 上主儿女是神圣的,奇迹就是向这神圣性致敬;这神圣性可能隐而不现,却永不致失落。
32、是我启发了所有的奇迹,此即代祷的真义。奇迹为你的神圣性说项,圣化你的知见。它置你于自然法则之上,将你提升于天界。你在那里是完美无缺的。
33、奇迹向你致敬,因为你是值得爱慕的。它驱除了你对自己的幻觉,认出你内在的光明。它将你由噩梦中释放出来,如此赎清了你的过错。它将你的心由幻觉的枷锁中释放,恢复你心智的健全。
34、奇迹恢复了心灵原有的圆满。它赎清了你的匮乏感,从而筑起一道完美的防护。灵性的力量使外敌无隙可侵。
35、奇迹是爱的流露,可是它未必常常具备有形可见的后果。
36、奇迹是一种典型的正见,使你的知见与上主所创造的真理相互辉映。
37、奇迹是我为妄见带来的修正。它的作用有如催化剂,破除错误的知见,再适当地加以重组。将你置于救赎原则之下,知见亦在此得到救治。唯有知见获得疗愈之后,才可能转为圣界的真知。
38、圣灵乃是奇迹的推动器。祂能同时认清上主的创造以及你的幻觉。祂能由整体着眼,不受片面知见所蒙蔽,故能辨别真伪。
39、奇迹能够解除过错,是因为圣灵把一切过错都视为虚妄不实。 这就好比说,光明一现,黑暗就自然消逝。
40、奇迹肯定了每一个人都是你我的弟兄。这也是你从万物中看出上主无处不在的一种方式。
41、整体性属于奇迹的知见部分。因此它能够修正或赎回匮乏之见的错误。
42、奇迹最大的功能在于它能将你由孤立的、受剥削的和欠缺的虚妄感受中释放出来。
43、奇迹是出自一种奇妙的心境,也就是与奇迹相应的心态。
44、奇迹反映出内心对基督自性的觉醒,也显示心灵领受到了他的救赎。
45、奇迹是永不失落的。它会影响许许多多的人,即使是缘悭一面之人;它甚至能不知不觉而且始料未及地转变周遭的一切。
46、圣灵是最高形式的交流媒介。奇迹并不涉猎这一类的交流,因它只是交流的一种暂时设施。你若能借着直接启示回到天人交流的本来模式,奇迹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47、奇迹是一种学习教材,能够减低人对时间的仰赖。它打破了一般性的时间律,另建一种不同的时间序列。从这角度来讲,它是超越时间的。
48、若要控制时间,唯一操之在你的道具便是奇迹。只有启示能够超越时间,它与时间毫不相干。
49、奇迹并不把妄见划分等级。它是修正知见的道具,其效用并不受错误的程度或类别所影响。这就是它地道的平等心。
50、奇迹将你的妄作与上主的创造加以比较,凡与创造相应的,便纳为真实,相抵触的,便斥为虚妄。
第二节 启示,时间与奇迹
1、启示能暂时却全面撤销人的疑虑及恐惧。它反映出上主及造化之间原有的交流形式,由于这种创造关系涉及极其私密的创造感,有时会使人想由肉体关系中寻得。启示是无法透过肉体上的亲密而寻获的。相形之下,奇迹却具有地道的人际关系之性质,导致与他人之间真实的亲密关系。启示能使你直接与上主结合。奇迹则使你直接与弟兄结合。 两者虽非源自意识作用,却都能意识得到。意识层次只能诱导出行动,却无法启发灵感。你有相信自己所选之物的自由,而你决定怎么做则反映出你相信什么。
2、启示是极其私人性的,而其意义是无法转译给别人的。为此之故,你无法用言语描述它。启示只能导向经验。反之,奇迹则能导向行动。基于它人际关系上的特质,对现世生活格外有用。在这学习阶段里,致力于奇迹一事变得格外重要,因为摆脱恐惧的心态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启示确实是不可言喻的,因为爱之经验是不可言喻的。
3、敬畏之情应保留给启示,唯有应用在启示上才是最恰当且正确的。但不该把它用于奇迹上,因为敬畏含有崇拜心理,意味着层次较低的受造物立于造物主前。你是一个完美的受造物,只有在完美的造物主前才应感到敬畏。因此,奇迹只是平等众生之间的爱之标志。平等的受造物之间不该怀有敬畏之情,因为敬畏意味着彼此的不平等。因此,这也不是对我当有的正确心态。身为兄长的,经验比较丰富,理当受到尊重;具有丰富的智慧,理当听从他。他既是兄长,理当受到敬爱;他既已奉献了自己,自然担当得起他人的奉献。我因着自我奉献,才配接受你的奉献。关于我的一切,没有一样你不能达到。 我所有的一切,也无一不是来自上主。此外,我一无所有,这是我们当前不同之处。这使得我所在的境界,对你而言仍是有待开发的潜能。
4、”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这并不表示我与你们之间,除了时间之别以外,还有任何差别或不同;何况时间事实上并不存在。这句话必须由纵向而非横向来看才有意义。你在我的下面,我又在上主之下。在”提升”的过程中,我是高一层,因为若没有我,天人之间的距离会远得令你难以跨越。 我一边身为你的长兄,同时又身为上主之子,因而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我因着对弟兄的奉献,才衔命掌管上主儿女之奥体;由于我身在其中,故能圆满这一任务。这好似与”我与父原为一体”的说法相互矛盾,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外乎表明天父更大于我。
5、启示是间接出自我的启发,因为我与圣灵非常接近,我十分注意已经准备好接受启示的弟兄。因此,我能把启示带给他们,比他们由下而上地索取要容易得多。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的交流是靠圣灵为媒介,是祂使得上主向你启示的直接管道保持通畅。启示不是双向进行的。它只能由上主通传给你,而非由你通传上主。
6、奇迹把时间的需求降到最低程度。不论由纵向或是横向层面来看,好似得历经百千万劫,方能悟出上主儿女奥体中所有成员的平等性。然而,奇迹却使人的知见瞬时由横向转变为纵向。它将施者与受者引进另一种时间序列,使双方顿时跃出时间之流,跳出原本需要的人生劫数。由此可见,奇迹具有废除时间的特殊功能,它使人不必浮沉在时间的洪流里。行一个奇迹的时间与它的影响所能涵盖的时间毫无关联。 奇迹能取代千百年的学习过程。 这是因为奇迹从根本上指认出施者与受者之间圆满的平等性。奇迹摧毁了时间,使之缩减,省却了几番劫数。然而,这种成就是在更大的时间序列里完成的。
第三节 救赎与奇迹
1、我是掌管整个救赎过程者,是我开启了救赎大业。当你向我任何一位弟兄施予奇迹时,你就是为你自己以及我而做的。我之所以把你放在我的前面,是因我自己的救赎已无需奇迹,但我紧随你后,以免你一时失足。我在救赎大业中的任务,就是帮你撤销你自己无法修正的错误。 当你得以重新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时, 顺理成章便会成为救赎大业中的一员。只要你效法我再也不愿接受自己及他人的错误时,你必然会加入这伟大的修正行列:聆听我的声音,学习化解错误,并具体予以修正。施展奇迹的能力就在你内。我会提供你施展的机会,可是你必须准备妥当并甘愿去做才行。具体实践,会使你对自己的能力信心大增,因为信心来自具体的成就。这能力是种潜能,成就乃是它的表现,至于其目标则是救赎,此亦上主儿女的天命。
2、”天地必将消逝”表示天地不会继续以分裂的模式存在下去。我的话,是复活,是生命,它永不消逝,因为生命是永恒的。你是上主的杰作,祂的杰作不只可爱,并洋溢着爱。人应该在自己心内这样看待自己,因为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
3、已被宽恕者便成了救赎的工具。他们既已被灵性充满,故能报之以宽恕。凡是已获释放者必会加入释放其它弟兄的行列,因为这就是救赎计划。奇迹便是那些事奉圣灵的心灵与我合一的途径,合一是为了救恩,亦可以说是为了释放上主的一切造化。
4、唯有我能够以平等心行使奇迹,因为我就是救赎。我会在这救赎计划中为你指定一个角色。你应施行哪些奇迹,应该问我。我将直接指点你进行的方式,使你不再枉费精力。奇迹中非个人性的特质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这使我得以指导你发挥其用。奇迹在我的指引之下,会导向极其个人性的启示经验。向导只是带领,而非控制;听从与否,悉听尊便。”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是指”认清自己的错误,决心放弃它,听从我的指引。”
5、错误无法真正威胁到真理,真理必然经得起考验。只有错误才是真正的不堪一击。你能自由地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国度;只要你能牢记下面的话,你的选择必然正确无误:
灵性永存于恩典之境。
你的实相是纯粹属灵的。
因此你永存于恩典之境。
由这方面来讲,救赎能化解所有的错误,根除一切恐惧之源。每当你感到上主的保证变成一种威胁时,那常是因为你仍忙着为误置的或误导的愚忠辩解。你若将它投射于他人身上,他们便沦为你的阶下囚;不过你的影响最多只是强化了他们已犯的错误而已。这使他们极易受别人的曲解所伤害,只因他们已曲解了自己。至于施展奇迹的人,只会借着祝福化解他们的曲解,帮他们挣脱牢笼。
6、你的反应一向根据自己的所知所见; 你如何看待事情, 便会如何反应。圣经的金科玉律要求你: 你愿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这意味着双方的观点必须正确才行。这条金科玉律着眼于行为规范层次。然而除非你认知正确,否则很难行不逾矩。你和你的邻人都是同一个家庭内的平等成员,你们如何看待彼此,便会如何对待彼此。你应该先认出自己的神圣本质,才能由此而认出他人的神圣性。
7、奇迹出自一颗已准备妥当的心灵。因为心灵是相连的,它必能与所有人相通,不论行奇迹之人意识到与否。由于救赎本身是将一切造化结合于造物主内的一个整体,故奇迹才具有非个人化的性质。奇迹彰显出你的真正面目,置心灵于恩宠之境。这心灵自然会欢迎居于其内的主人以及外来的陌生人。陌生人一被邀请入内,便成了你的弟兄。
8、你不用挂虑自己能否认出奇迹对弟兄的影响。奇迹会不断降福你。即使是无人知晓你所行的奇迹,也不会失去它的价值。它仍能显示你所在的恩宠境界,但是奇迹的行动方面应该由我来掌控,因为我全然知悉整个计划。奇迹心态中的非个人性质确保了你的恩典永在,可是只有我才知道它应施于何处。
9、奇迹是特别为那些知道善用于自身上者而设的,由这层意义来讲,奇迹可谓是有所取舍的。这一点保证他们会把奇迹推恩于他人,一条坚固的救赎链锁就这样焊接起来了。然而,这中取舍性与奇迹的大小规模无关,因为大小的概念只存于虚幻不实的层面中。既然奇迹旨在恢复人对实相的觉知,如果它还受制于那些有待它来修正的错误原则,那就一无所用了。
第四节 挣脱黑暗的势力
1、若要挣脱黑暗的势力,需经两个阶段:一是认清黑暗隐藏不了任何东西。 这一步通常会激起人的恐惧。 二是认清即使能够隐藏,你也无意隐藏任何事情。这一步能使人摆脱恐惧。当你甘心不再隐藏任何事情时,表示你不只乐于接受合一之境,还会了解平安与喜悦的真谛。
2、神圣性是绝不可能被黑暗所隐藏的,可是你却能如此自欺。这种自欺会使你恐惧,因为你心里明白你在欺骗自己,却还费尽心思去弄假成真。奇迹能使实相复归其位。实相只属于灵性,而奇迹只认可真理。它就这样驱除了你对自身的幻觉,使你得以与自己及上主交流。 奇迹将心灵转而为圣灵服务,借此参与了救赎大业。 它重建心灵的正规功能,修正它的错误,这错误不过是缺了爱心罢了。心灵可能会受制于幻觉,你的灵性却永远是自由的。如果心灵认的认知不是出自于爱,它只会看到一个空壳子,觉察不出内在的灵性。可是救赎却能使灵性复归其位。事奉灵性的心灵是百害不侵的。
3、黑暗只是缺了光明,一如罪恶只是缺了爱心。它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内涵。它是相信”匮乏”的一个典型例证,由此只可能滋生错误。真理一向是富足的。凡是看出并承认自己已拥有一切的人,就不再有任何需求。救赎的目的便是将一切重归于你,更确切地说,是帮你重新意识到自己原本就拥有一切。一切都已在你受造之初赐给了你,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4、因恐惧而生的空虚感,必须以宽恕取代。这就是圣经所谓的”再也没有死亡”之真义,以是之故,我也才能向你们证实死亡并不存在。我来,重新诠释了法律,使它得以圆满。只要了解正确,法律是为了保护人而设的。 是那些尚未回心转意的人把”地狱之火”的观念带入法律的。我向你保证,任何人只要让我为他作证,我都会在他所容许的范围内为他作证。你所见之物不只显示你的信念,更巩固了它的立场。 凡是为我作证的人,透过他们所行的奇迹,充分表达出他们已舍弃了被压榨的信念,转而相信那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富裕。
第五节 圆满与灵性
1、奇迹很像人的身体,二者都是导向某一境界的学习教具;进入那境界之后,它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灵性一旦臻至它本具的直接交流之境,身体和奇迹便可以功成身退。但是,你若相信自己仍存于身体中,你要把它当作冷酷无情或是神奇美妙的表达工具,全操之于你。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空壳子,却不可能什么也不表达。 你可以等待、拖延、让自己麻木不仁,或是把自己的创造活力降到最低的程度;你就是无法废除它。你能够毁灭你的交流媒介,却毁不掉你的潜能。因为你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2、若非必要,不再受制于时间,这是合乎奇迹心境者的基本决定。时间可以耗损,也可以浪掷。因此,施展奇迹的人才会欣然接受那被时间因素。他体会到,时间每崩溃一次,便能让每一个人与那超越时间的终极之境更接近一点;在那儿,圣子与天父原是一体的。所谓的平等,并不是指当前的平等。当每一个人都已认清自己拥有一切时,就无须向上主儿女之奥体作个别的奉献了。
3、在救赎圆满之际,上主所有的儿女都将分享一切天赋。上主是大公无私的。祂所有的儿女都享有祂完整的爱,他的恩赐一视同仁地平白分施给每一个人。”除非你们变成小孩子一样”这句话,表示除非你全然认清自己对上主的彻底依赖,你是不可能知道圣子与天父之间那层真实关系的大能。上主之子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包容,而非排他。我的弟兄全是特殊的。他们若认定自己受到了剥削,表示他们知见已被扭曲了。 一旦如此,上主的整个家庭或是上主儿女之奥体都会因着它的种种关系而受到伤害。
4、究竟来讲,上主家中的每一份子终将复归其宗。纵使他尚未寻回灵性,奇迹仍然祝福他,向他致敬,唤他回归。 “上主是不可轻侮的”,这并非警告,而是一种保证。只有上主的任何一个造化的神圣性有了缺失,上主才可能受到”侮辱”。 造化是完整而无瑕的,神圣本质则是这完整性的标帜。奇迹便是对上主儿女之奥体那圆满及富裕之境的肯定。
5、凡是真实的,必是永恒的,不会变化,也不受改造。灵性既已圆满,故也不会改变,心灵却可以自行选择要事奉谁。唯一的限制是,它不能事奉二主。心灵一旦选择了灵性,就成了灵性创造的工具,透过它,灵性按照自己的受造模式继续创造。纵然它未自动作此选择,亦不致失落创造的潜能,只是自愿受制于暴君,而不肯服膺于至高权威。结果沦为阶下之囚,因为这正是暴君的独裁作风。所谓回心转意,便是自愿服膺于那真实的权威之下。
6、奇迹这个标帜显示心灵已决定跟随我加入基督的服务行列。凡决定跟随基督的人自然享有基督的富裕。所有杂根必须根除,因为它们涉土不深,支撑不了你。幻想这些浅根终有加深的一天,可能变得牢靠,这类颠倒妄想正好和那金科玉律背道而驰。一旦断除了这些妄念之根,你会暂时感到内在失去了某种均衡。然而,没有任何状态会比本末倒置更不稳定的了。凡是本末倒置之物是不可能趋向稳定的。
第六节 需要的幻觉
1、谁想要获得平安,唯有透过彻底的宽恕。他必须真有学习的意愿,并且相信自己在某方面确有此需,他才可能学到东西。在上主的造化中,没有欠缺;然而在你所造的世界里,缺憾触目皆是。二者之间的基本区别,实际上就在这一点上。欠缺感意谓着,你的处境如果有所改变,你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在”分裂”之前,也就是指人类”沦落”前,本是一无所缺的。也没有任何需求。直到你剥夺了自己的天赋权利后,需求之念才油然而生。你会根据需求在自己心目中的大小轻重而反应。而它的本末先后又是根据你对“自己究竟是什么”的认知而定。
2、与上主分裂之感是唯一有待你修正的”欠缺”。 若非你对真理的认知产生偏曲,自以为有所欠缺,否则,这种分裂感根本无由产而生。 你一旦犯下这基本的错误,你便会按照不同的需求把自己的生活分割为不同层次,需求层次的观念便由是成形了。你自己若能整合为一,你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变为一个。统一的需求导致了统一的行动,因为它再也不会自相矛盾了。
3、需求层次观念源自”人可能与上主分裂”这原始的无明一念,你必须在此念出生之处就地修正,才修正得了后续衍生出来的需求层次观念。你若同时在不同层次上运作,必然效益不彰。然而,当你还在不同层次上运作时,修正必须由下向上地垂直进行。这是因为你还认为自己活在空间中,”上”与”下”的概念只有在空间中才有意义。究竟来讲,空间与时间一样虚妄。它们都不过是一种信念而已。
4、这世界存在的真正目的,是给你一个修正你“不信”的机会。你对恐惧的后遗症一筹莫展,因为它是你自己营造出来的,而你一向信赖自己所造之物。在心态上,而非实质内涵上,这一点你很像你的造物主,祂对自己的造化一向怀有完美的信心,因为是祂创造了他们。信念使人接受一物的存在。为此,你可能相信一个没人信其为真的事物。只因它是你造出来的,对你便成了真的。
5、恐惧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虚幻不实的,因为它既不存在于创造的层次上,表示它根本就不存在。你愿让你的信念接受这一考验的程度有多深,你的知见便会得到多深的修正。在分辨真伪的过程中,奇迹是按照下面的逻辑进行的:
完美的爱驱逐了恐惧,
如果恐惧存在,完美的爱就不存在。
然而:
完美的爱是唯一的存在,
如果恐惧也存在,
表示它已造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境界。
只要相信这一点,你就自由了。这个解决办法只有上主才能给得出,而这种信仰便是祂的恩赐。
第七节 对奇迹本能的曲解
1、你歪曲的知见沉沉覆盖了奇迹本能,使之难以进入你的意识。把奇迹本能与生理本能混为一谈,实是最大的妄见。生理的本能乃是被误导的奇迹本能。真正的快感乃是来自承行上主的旨意。因为若不如此,就等于否定自性。否定自性,会造成幻觉;这错误必须先加以修正,才能免受幻觉所蔽。别以为身外之物能帮你与上主及弟兄之间建立和平的关系,勿再如此自欺了。
2、上主的孩子,你是为了创造美善而受造的。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由于人的慧眼依旧晦暗不明,上主之爱不得不暂且透过有形之身来传达,你也能善用身体来拓展你的知见,获得肉眼所无法看到的真实慧见。这种学习可说是身体唯一的真实用途。
3、妄想是慧见被曲解后的产物。任何妄想都出自曲解,因为它总是把扭曲的知见搅入根本不存在的现实中。由这曲解而生的行动,事实上只是一种本能反应,当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企图根据虚妄的需求来控制实相,才会产生妄想。对实相一有曲解,你的认知就会产生破坏力。妄想是制造虚妄联想的一种工具,企图由此获得某种快感。纵使你看得见这虚妄的联想,也不可能把它弄假成真,只有你自己会把它当真。你相信自己所营造的一切。如果你所给的是奇迹,你也会同样相信这一奇迹的。那么,你的念力便能护持那些接受奇迹者的信念。实相满足心灵的本质一旦昭然呈现于施者与受者的眼前,妄想便无立足之地了。实相是因遭到篡夺而”失落”的,暴君才可能趁虚而入。人间只要还有一个”奴隶”存在,你就没有完全解脱。所以,具有奇迹心态的人的唯一目标,就是全面恢复上主儿女奥体之真相。
4、此书是锻炼心灵的课程。整个学习过程要求你以某种程度的专注去研读。 课程的后段十分倚赖前面这几章的基础,你必须仔细研读。你需要它在前铺路。缺乏这层准备,课程后段会使你望而生畏,而无法积极发挥其用。然而,在阅读前面几章之际,你会开始看见不少留待下文分解的伏笔。
5、正如我在前文所提到的,人们常把恐惧与敬畏混为一谈,因此这课程需要一个稳固的基础。我已说过,敬畏不适用于上主儿女身上,你不应该同你的同辈产生敬畏之情。我也强调过,敬畏只适用于造物主前。我已经慎重地澄清过我在救赎计划中的角色,既未自抬身价,也无意自贬。我也设法以同样的方式待你。我一再声明,由于我们内在本具的平等性,敬畏也不是对我该有的心态。至于有关迈向上主的捷径,暂且留待后文讨论。未经周全的准备,便贸然进入那些阶段,绝非智举;若把敬畏与恐惧混为一谈,那种经验对人的伤害大于福份。救治毕竟来自上主。我已经把方向仔细地向你解释了。也许启示偶尔会向你揭露一些终极景象,可是要达到彼岸,你还得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